红斗篷怎么读 第1篇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
史湘云的衣服也特别有趣。面子貂鼠皮是极珍贵的皮料,被称为“关东三宝”之一。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介绍说:“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积六十余貂皮仅成一裘。”貂鼠不是任何人都能穿着的,还要有一定的阶品才可以,三四品的官员之家才可以。
湘云的这个打扮很有意思,她不穿斗篷是因为行动不方便。黛玉刚看到湘云的衣服就乐了,笑话她是“小骚达子”。湘云一副胡人小子的打扮,黛玉这样说也正常,而且湘云也不生气,湘云这样的打扮也只有黛玉最能领会它的妙趣。
湘云和邢岫烟是这次诗社聚会里唯一没有穿斗篷的两位姑娘,湘云是不想穿,邢岫烟是没得穿,因为要拿钱给屋里的老妈妈们打酒喝,邢岫烟把自己的棉衣给典当了,不过这正好是一个契机可以给王熙凤展露善良的一面,平儿把王熙凤的红猩猩毡的斗篷给了邢岫烟。
这次诗社是人员最多的一次,也是斗篷的大集合,不同的斗篷展现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份,大大的斗篷让冬日也变得温暖起来,不用害怕风雪的侵袭,可以尽情的玩耍,清酒一壶、烤肉一笼、梅花一枝、好诗几首,这个冬日塑造了无数的欢乐,众人有作诗的快乐,妙玉有被打扰的幸福,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红斗篷怎么读 第2篇
黛玉的衣服除了节庆的宫服,一般都以淡色为主,甚少有大红大绿的鲜艳的颜色,可是这一次黛玉也穿了一件红色的斗篷。
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这件鹤氅斗篷黛玉穿过两次,第一次是跟随着宝玉去探望宝钗,石榴红的斗篷衬得黛玉如瓷娃娃一般可人,黛玉穿红色也非常合适,只是她更偏爱淡雅。不过这一次斗篷也确实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黛玉为宝玉整理斗笠的细心,以及宝黛之间配合的默契。
第二次便是这个冬日,这一次黛玉完整的展现了这件斗篷的美。黛玉的这件“鹤氅”,是古代一种像鹤的水鸟的羽毛制作的。它的大概样子像道袍,没有缝袖,披在身上像一只鹤。
面子是“大红羽纱”,这是古代的一种毛织品,也称“羽毛纱”,它由羊毛和桑蚕丝利用经纬布局交织而成,既利用了羊毛保暖性和抗皱性,又用桑蚕丝缓和了羊毛粗糙、扎人的特性,羽毛纱的工艺非常巧妙有智慧。
羽毛纱还十分珍贵。康熙初年一年进贡也仅有一二匹, 多数要靠进口, 魏源在《筹海篇四》中就曾记载进口羽纱花费40万元,当时羽纱、法兰绒都是极为紧俏的洋货。在《皇华纪闻》卷三说:西洋有羽缎、羽纱,以鸟羽织成,每一匹价至六七十金,着雨不湿。
里子是“白狐狸皮”,白狐珍贵而且御寒性极好,这也符合黛玉怕冷的体质。外加青色的如意绦做装饰,现代不喜欢红配绿,但是在古代“红配绿”有看不够的说法。
这件红斗篷是黛玉极少的红色外衣,黛玉这一次特意的打扮是因为重视和欣喜。她虽然多愁善感,但是也有少女的浪漫情怀,这件鹤氅,有温度,让黛玉御寒保暖;它还有风度,让黛玉在众人面前显出了独特的神韵。
红斗篷怎么读 第3篇
只见众姊妹都在那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这应该是贾府日常斗篷。
众姊妹就是探春和做客贾府的姑娘们,惜春和迎春为什么不在呢?她们一个生病了,一个还在屋里画贾母交代的大观园全景图。这般的热闹独缺了她们也是可惜。
大红猩猩毡斗篷虽一笔带过,可是它们也很好。猩猩毡,传说猩猩血染的布料永不褪色,故称大红猩猩毡,实际也有比喻颜色之意,实际与猩猩无关。红色也分很多种,以其颜色来分也很恰当。
“羽毛锻”和“羽毛纱”同属一类,疏细者称“羽纱”,厚密者称“羽缎”。黛玉的是前者,其他人的是后者,黛玉受到的偏爱一下就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