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中文读英语 第1篇
很多人说,中国人多读中文书籍而提高了中文水平,因此多读英语书籍也能提高英语水平、能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很多人长期捧着书本啃,企图因此学会英语。
但这些人搞错了一个大前提:中国人能读懂中文书籍,是6岁到达了儿童级中文母语水平,以母语水平学了汉字再去广泛阅读的,因此多读能进一步提升为小学生母语水平、中学生母语水平、大学生母语水平。不上学也是文盲母语水平,听书是能听懂的。
移民孩子的中文差,学一批汉字了还是读不懂中文书籍,因为听就听不懂。
英美人能读懂英语书籍,因为他们会英语。0-4岁听懂了,6岁达到儿童母语水平。在会英语的基础上,听父母读睡前故事,可以听懂。学点文字,就能顺利阅读。
中国人要读懂英语书籍文本,必须会英语这门语言。只有会了英语,英语的声音或文本上的内容,才能被理解。
但中国人恰恰普遍“不会英语”,因为长期以来只学了假英语。
怎么用中文读英语 第2篇
英国人Luke老师在中国有近10年的执教经验,也是复旦大学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士,对中英两国的教育文化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
Luke老师
据他的观察,在英语学习及培养英语学术能力方面,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存在以下的问题:
受第一语言干扰,如「he」、「she」不分,「let」、「make」不分
怎么用中文读英语 第3篇
Luke老师告诉我们,除语文及音乐课外,在初中阶段,康德双语所有的科目都会用双语教授。中方老师按照统编教材及中考知识点教授课程,外方老师则精讲部分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同时,外方老师还会额外注重为中考所忽略、但在之后的IGCSE及A-Level课程中却特别强调的学术技能,适时增加这一方面的授课内容。
一堂科学课上,中方老师讲解化学式与化学原理,教学生了解认识化学成分,英方老师则针对理论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开展诸如研究牙膏成分的实验。
每位学生都会拿到一张长达数页的工作记录表,引导他们从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到撰写实验报告,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英语学术能力。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学生掌握了知识点,既可以在初中毕业后转回体制内,也可以继续学习国际化的课程。而即使他们出国后再回到国内学习,也会因为前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游刃有余”,Luke老师说。
怎么用中文读英语 第4篇
中国人普遍自以为能读懂一些英语书籍文本,却不知道仅是“脑内解密成中文了假懂”。过程是:把一个个单词在脑内转化为中文词汇、拼凑成中文句子,就自以为懂了。但所懂的只是解密出来的中文译文。对英语本身,基本上啥也不懂。
除个别人从小会了一点之外,中国人普遍只学了这种解密式假英语。对文本假读,对声音假听,假口语和假写作是反向转码操作,全程都是用中文包办的假工夫,复杂的解密过来,或者复杂的转码过去。大家都以为“搞懂了中文意思”就是会了英语。
————————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重视背单词?为什么老嫌词汇量不够?
英语单词包含声音、文字、含义、形变、扩展、应用方法这么多属性,真会英语的人对这些全都会。中国人只提取原形状态的字母文字,把其它全扔了。字母文字是抽象字符,单看文字是看不出含义的,大家就把中文词汇捆绑上去冒充含义,变成假单词。
中国人所背的,就是这种残缺大多数属性且捆绑了中文词汇的假单词,是连接乱码与中文的唯一桥梁,在解密过程中起到密匙的重要作用,必须多多的背。
太多人以为背了假单词就是有了词汇量,并没有,这只是假单词的临时记忆量。只要不持续复习,这个临时记忆量就下降。而英语词汇量,一直为零。
有人说读不顺是因为对单词“不会运用”、“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含义”,你背的根本不是英语单词,哪有运用理解什么事?假单词唯一的用途是当密匙,你还非要运用理解,必然徒劳。
题主自以为“认识单词”,你只是背的假单词暂时还没遗忘,但对英语单词一个也不认识。如果你说你认得某个人,却对其姓名、长相、性别、职业、爱好、特长等全都拿不准,这也能算你认得此人?自以为认得的单词,实际上对文字、声音、含义、用法各方面都搞不定,且经常忘得一干二净,这怎么能算认得单词呢?
怎么用中文读英语 第5篇
英国与中国的教育系统各有所长,康德双语也正在探索中英教育的最佳融合之路,使学生既能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不落下必要的知识点参加中考取得好成绩,但也能前置英国课程体系中一直强调的英语学术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激发他们自我探索的动力。
怎么用中文读英语 第6篇
太多人以为只要背得够多,读得够多,就能越读越顺利、英语水平不断提高。但也有很多人说,我也背了练了,但还是考得差,尤其是对长难句头痛,有什么办法能理解得更准确一点?这是没办法的,其实大家都头痛。虽然有人说多查字典、多背语法规则、划分句子成份、抓意群、理解上下文、多读泛读、多啃英文原著之后,能读得顺利一些,多刷题后,能提点分,但实际上不可能改善多少,跟中文母语那样精准理解差老远。因为精读只是搞机翻,其中两个最严重的问题是:
A、含义,绝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全局通用的根词汇,但绝大多数中文词汇是局部碎词。假单词所捆绑的中文词汇只是假含义,单词含义这里就错了一重。英语句子的整句含义不是由单词含义简单拼叠而成,整句含义又错了一重。那解密出来的中文句子,必然跟英语句子的真实含义多数时候差老远,经常错得非常离谱。
B、语法,英语语法先重点后细节,逻辑清晰。中文语法是先细节后重点,逻辑随意。只要遇到复杂长句子,就要划分句子成份,且把几大块成份或从句按中文的习惯重新排序,往往把逻辑清晰的句子结构拆得支离破碎、颠三倒四,要么拼凑不出合理的中文句子,要么勉强拼出来也不知道对错。有人说“读英语长难句总感觉逻辑混乱”,那不是英语的逻辑混乱,而是你用中文思维去看英语,被你搅得一片混乱。
————————
浅显的儿童小故事也许能解密后半猜半懂,但只要是长难句、语法复杂句、有生词、有多个根词汇,解密出来的中文句子就错得离谱,且自己无法判断到底错了多远。那些自以为“能读懂一些英文小说、专业文章、英文版的教材”的,实际上对大多数句子是歪曲理解。太多自以为“能看懂文本,只是听不懂”的,实际上既没看懂又没听懂。
有人说“别想中文而直接懂英语意思”,或者说“要大量泛读英文原著、名著、外刊”。在“不会英语”的大前提下,你非常专心的搞精读、非常努力的解密出个“中文意思”才勉强半猜半懂,现在你连解密也不搞了,那看到英语文字跟看到一堆乱码是一回事。乱码你多看有什么用?这些人以为把思路搅混乱,就等于思路正确了,自我麻醉。
太多人喜欢说“要挑选适合自己水平的来读”。你有水平才有挑的可能,学假英语的人仅是英语零水平,怎么挑都毫无意义。
不仅阅读如此,以解密为根基的假英语,在听说写译各方面全都差。
——————————
不仅阅读如此,以解密为根基的假英语,在听说写译各方面全都差。
大家喜欢练的精听,跟精读一样也是要“搞懂中文意思”。文本的单词全摆在那里,慢慢折腾尚且错漏百出,声音含糊难听清,且要赶在一句话讲完的同时,既要尽量多的听到单词,又要匆忙搞完解密,你认为正确率能有多高?假听力练得再好,也对快速句、长句、难句、含糊句、有生词句、带口音句,通通对付不来,仅能对付考试,或对新闻、纪录片、外教讲课这些语速不快且发音清晰的内容半猜半懂。
大家所练的假口语,跟假听力是同一个模子的假,只不过是反向操作:是把中文句子在脑内个个字词替换成单词,再搭积木而拼凑成个英语串,艰难的挤出来。转码过程非常复杂,且转码只是套着语法规则玩搭积木的游戏。大家对英语句子也不熟,对语法规则也不熟,老是不自觉的套着中文的习惯搭积木,个个都是烂句子。有些人干脆背了现成的句子文章后表演朗诵。
很多人以为解密式假懂就是搞翻译,以为解密技巧好了就能搞同声传译。英美剧的中文字幕基本上都是对着文本搞解密而成,翻译错误遍地都是。同声传译是对声音做翻译,如果真是以解密的方式来做的,那翻译结果必然极差。
假读假听假说写假翻译都依赖于假单词这个密匙,但假单词是碎片状态的乱码,人脑对碎片或乱码没有储存能力,怎么努力背都只能记个临时,不久必然大面积遗忘。因此猛背猛练一把,假水平就临时高不上去。松懈了,假水平必然下降,或者归零。学假英语的人从来不具备“英语水平”或“英语能力”,更没有“提高”的可能。
要想读懂,必须先学会英语这门语言。
怎么用中文读英语 第7篇
大家都喜欢搞的“精读”,不是什么认真读、深入读,真实含义是“文本解密技巧”。精读技巧也没有多神,主要是两点:
①、如何把单词替换成中文词汇。
②、如何把零散的中文词汇拼凑成象样的中文句子。
如果是复杂句、长难句,则可能增加第三个要点:
③、如果中文句子老拼不好,就返回去划分英语句子的成份,切成几大块之后,再重新拼凑中文句子。
因此对付考试并不难,在练精读之外,再多多的背单词、少少背点语法规则,就差不多了。大家都是这样先背好,再大量啃文本以练熟解密技巧的,大考小考个个都过了,有时候还能拿高分。
如果不久丢生了,同样的过程再背再练一遍就是了。
怎么用中文读英语 第8篇
根据陈涛老师的观察。在体制内呆久了的学生,往往很会揣摩老师的命题思路:老师为什么这样出题,他期待的答案是什么样的。
“从应试的角度,这显然是对的。但是从成长的角度,意义就不大。”陈涛老师说:“因为你还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与范式中。你努力揣度别人的想法,琢磨出正确的答案以得到高分。”
康德双语的老师们会更注重学生的原始体验,这是每个孩子对所学知识建立的初识认知,认知水平可能有深浅却不必过分强调绝对的对错。而只有重视与肯定这样的原始体验,学生才更愿意学习与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才更有可能建立开放性的思维,培养思维的路径,最终活在自己的期许当中。
所以,陈涛老师从不刻意让学生大动干戈地进行预习。尽管预习可能会让老师变得轻松,但借助教辅和搜索平台来预习的常态做法,也会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继承别人的知识与观点。他们自己最鲜活、最真实的感受可能就被压制。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陷入不可逆的衰减。
陈涛老师说,在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观点与思维路径上,老师们会给孩子搭建脚手架,让他们慢慢地按照自己的路线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