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第1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选题
1 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中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专业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的过程。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指导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已有六年的历史,期间不断自我总结经验并向兄弟院校学习,及时改进不足之处,论文指导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每年论文选题都是令学生和指导教师异常头疼的一个问题。只有选题得体适宜,后续的查找资料、论文撰写、答辩等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可以说,“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李正栓,2006:27)此外,浙江树人大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民办高校之一,一直着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英语专业作为校级重点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知识面广,实践创新能力较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宽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从事国际商务、翻译、涉外文秘、涉外管理等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鉴于以上办学理念,英语专业在开展论文选题过程中需全面体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精神。但事实上,通过仔细研究近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发现选题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2 选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我校六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论文选题,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于集中;选题不适宜,如缺乏创新性、题目范围过大、选题缺乏实际意义。
选题过于集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首先应从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出发,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选择的题目应有利于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充所学的知识。鉴于此,我校每年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分为六个方向,分别是:翻译、文学、语言学、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方向进行研究。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随机调取2008级英语专业四个班级共141名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类型和选题内容,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纵观上表,我们发现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是热门的选题方向,而语言学方向只有七位学生选择。主要原因是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领域的参考资料较多,平时上课过程中任课教师经常在课上进行强调。而我校英语专业只开设了一门语言学课程,学生对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缺乏系统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理论储备不足,不能从整个理论体系来探讨具体的语言问题,而且语言学方面的参考资料大多很专业,晦涩难懂,有的研究涉及较微观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甚至需要实证研究来验证,需要投入很多的工作量,多数学生因而不愿意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翻译、文学和商务英语方向的选题则容易出现几乎完全类似的题目,如2008级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涉及电影名称翻译的论文就有7篇。
选题不适宜
其次,选题范围过大。选题过大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常犯的典型错误之一。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正式的科研论文写作。尽管多数本科院校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但难度系数颇高的毕业论文写作对多数学生来说是项非常艰难的任务。有些学生不懂论文为何物,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宜的论文题目。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有位学生选择了这个题目“An Analysis of English Listening Problems in College”。这个选题过大是因为这位学生没有深刻理解科研论文的内涵,简单地将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罗列和总结,问题总结不全面而且限于经验之谈,也没有在选题范围内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因而缺乏深度。
再次,选题缺乏实际意义。为积极推进毕业论文的改革工作,我校于2012年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指出:“毕业论文应注重实践应用性与适应性导向。为全面落实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须突出实践应用性与适应性导向,要求与具体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研究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围绕专业特色,适应专业特色培育需求。”为落实学校的要求,使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毕业论文的选题就需贴近真实生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突出高等教育学用结合的特色。而事实上,在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上,多数选题跳不出文科的传统思维模式,选题明显地局限在纯文学与语言的圈子里,鲜少深入涉及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论文内容往往空洞无物,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3 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纷繁复杂,学生和指导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如能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避免,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适宜的选题能帮助学生和指导教师第一时间厘清思路、规划文章的切入点,从而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正栓.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第1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7.
[3]高钰.浅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25(6):71-77.
[4]刘庆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问题与对策[J].云梦学刊, 2011;32(2):143-145.
英语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第2篇
一、研究背景
对学术论文这一体裁,过去20多年以来,引言部分首先受到较多的关注。
引言图式结构的语步模型首先是Swales提出的,1990年他修订为CARS模型。
[11]其后不少研究都采用CARS模型来分析论文及其各部分的修辞特点。
Bunton于就学位论文的引言提出了一个修订模型。
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近年才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Kwan收集了应用语言学博士论文LR章节的语料,将其正文部分与开头和结尾分开来分析学位论文LR的修辞结构,由此提出了一个三语步图式结构来描述LR的正文部分。
他采用了功能—语义法来判别语步,并进一步分析了组成各语步的元素,采用“策略”(strategy)来描述。
其研究显示:LR和引言在结构上并非完全相同[12]。
国内学者陈明芳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LR部分存在四个语步,即“参阅已有文献—对选题进行总体评价—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评判—从文献综述提出结论”[2]。
此外,不少研究采用CARS模型分析学术论文中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修辞策略。
Taylor和Chen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论文的引言语篇的基础上指出,差异所呈现的学科和文化特征胜于语言特点,不能泛化语篇结构和语言文化系统的关系。
[13]Martin对社会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则发现,西班牙语所写的摘要大多遵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术社团建立起来的国际惯例。
[14]另一方面,多项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修辞存在显著的跨文化差异,尽管因语类的限制呈现相对的一致性。
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语篇社团()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15]Cmejrkova也证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制约学术语篇的修辞和写作,并没有通用于不同科研社团的学术语篇模式。
[16]杨玉晨认为,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差异的产生主要在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3]鞠玉梅和滕延江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各自的宏观结构得出结论,认为英汉学术语篇具有取向不同的潜在结构,受到交际者所认同的文化影响,反映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
[4][5]最近还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中英模糊限制语的不对等性导致了中英摘要中模糊限制语数量上的差异。
[6]不过有关文献综述的研究集中在英语论文,缺少与汉语论文LR语篇的对比研究,且仅限于学位论文的研究。
由于文献综述与引言属于同一语类系统,Swales用于论文引言的CARS模型及进化版将被作为本项学术论文LR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1][17]
二、文献综述语类结构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综合了Swales的CARS模型以及Kwan提出的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语步结构,并做了一些修订。
[17]Kwan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Bunton为学位论文引言而修订的CARS模型[18]。
我们认为,不同于引言,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的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而引言是整个研究的一个概貌[7],因此其结构模型需要依修辞目的和侧重点做一定的修正。
在Kwan的语步结构中,相关研究综述(Reviewingprevi-ousresearch)只是实现语步1的一个策略;策略不是LR中必需的成分,其使用也没有一定的次序。
本研究认为,鉴于文献综述的交际目的,综述相关研究是必需的,也是“确定研究定位”(Establishinganiche)语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界定为语步而不是策略。
由此笔者修订了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结构模型。
语步下面,将组成成分以策略(strategies)和步骤(step)两个类别来区分:必需的成分为步骤,非必需的为策略。
在笔者修订的四语步框架中,我们的语料编码系统吸收了CARS模型、Kwan和陈明芳研究得出的模式结构中的部分语步、策略和步骤。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两个问题:(1)我们所修订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模型能否得到实证的支持?也就是说,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原型结构究竟是什么?(2)就文献综述的修辞结构而言,在学术论文语类因素和不同文化的修辞传统两者之间,哪个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语料收集
本项研究收集的文献综述语料分别来自50篇英语学术论文和50篇汉语学术论文。
为保证对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它们均为应用语言学学科ILrMRD模式的论文。
英语论文取自-的TheModernLanguageJournal、ELTJournal、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LinguisticsandEducation和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等5种期刊,汉语论文取自2001-20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和《外语界》等5种期刊。
每种期刊10篇论文,样本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且所选英文论文排除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抽样的英文论文都是被上述英语学术期刊接受并发表,本研究将这些论文视为符合英语论文的规范标准。
(三)分析方法
我们采用Kwan介绍的功能-语义法[12]来判别文献综述语篇的语步。
语篇分析功能法并不依赖语言结构做标准来判别语步界限,而倾向于语篇交际目的的认知判断。
我们对语料的`语步和步骤/策略编码通过辨认语篇片段的主要语义特征来实施。
我们先确立了四语步框架,策略/步骤范畴以相关文献[2][12][17]为参照;然后以此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考察语料中各语篇片段的功能并判断其交际目的。
从这些语篇片段中我们找出惯常出现的“功能—语义”主题(functional-semanticthemes)。
这些主题可以组合起来表示语步的各种策略/步骤。
如果发现有些语篇片断的交际目的与上述研究中的范畴有所不同,则尝试用一个新的策略或步骤来描述。
在此基础上,分别记录各个语步、策略或步骤在英汉语料中的出现频率。
最后,将常有的项目(出现频率过半)和出现的项目(出现频率超过十分之一方统计在内)分列,并进行英汉对比。
三、结果与讨论
对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辨认并不是那么直接,文献综述采用的小标题各不相同,有些不止一个章节(section)。
英语论文LR中有一半(15篇)分成2-5个小节,而只有1/6的汉语论文LR分层次,且均为2个小节。
大多数小标题指明了本节的功能,如“文献回顾”、“理论背景”等。
也有采用突出某些主题的标题(topic-spe-cificheading),如“进行体的标记性”等。
从小标题来看,LR部分粗略可以分为两步:考查以往研究和引入当前的课题。
分析语步之前,我们统计了文献综述语篇的字数,发现英语语篇的长度大于汉语语篇:英语论文LR语篇字数的平均值为,中文则为。
对两组字数变量t检验得出显著水平为(t=,df=58,p=),说明英汉论文LR在字数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文献综述语篇中,平均每篇参考条文献,最少2条,最多45条;其中英语LR平均条,汉语LR平均条,差距较大。
通过分析文献综述语料的语步、策略或步骤,我们发现大多数LR呈现出我们修订的结构模型中的4个语步,各个语步在英汉论文LR的出现频率见表2。
语步2“评述以往研究”(Sur-)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需的要素,而不是策略。
由于文献综述旨在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所以对以往研究的述评是不可或缺的。
在统计文献综述语篇语步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LR都符合标准的1-2-3-4语步结构,变异主要包括缺少1到3个语步、改变次序、采用含有并列或从属的循环语步的复杂结构。
与复杂结构相对、没有循环语步的线性结构我们称之为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在英汉LR中的分布情况。
汉语LR中只有7篇()使用了循环语步的复杂模式,如1-2-1-2-3。
而的英语LR含有语步循环,说明英语LR循环模式占上风。
由此看出,汉语LR的语步结构比英语更简明。
Connor认为,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话语社团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从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来看,论文的写作要有简洁性,其中包括在层次和结构上要简明,语言要简洁,要惜墨如金。
社会科学论文要学会以简驭繁。
[8]戴曼纯基于学术论文写作和编审的经验也给出建议,论文写作要注意简洁,对发展文章主题没有作用的引文坚决不用。
[9]因此,汉语学术话语社团对论文简洁性的要求和预期,在论文LR的修辞模式上表现为简明的直线式。
英语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外的商务交流日益频繁。各个行业对商务英语的人才求之若渴,各高校纷纷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针对现在的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模式,商务英语教师是否可以开始尝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更合适的人才。本文就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以及对一些贸易公司的调查访问后得出的社会需求,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展开讨论。
一、高职商务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省内用人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我院结合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项目,对长沙地区商务英语人员的存在状况和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单位涉及湖南省450家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政府机关,调查主题是”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共发出l147份问卷,回收问卷996份,有效问卷978份。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由调查分析表我们可以分析出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认为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的占52.4%,高职的占41.6%,不重要的占6%。这说明在高职院校办商务英语专业具有优势。另外,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求上注重于英语和商务知识比重占61.4%,用人单位在能力素质方面喜欢商务英语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比例达60.8%。
然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际教学效果却是差强人意,远未达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日标的要求,据《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对策研究问卷抽样调查报告》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
以上调查显示高职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单位里的缺陷在于缺乏商务环境下的应变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不够好;缺乏专业术语。在商务环境下的口语交际技能、商务函电写作能力、外贸流程及信用证流程知识技能比较薄弱。用人单位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在熟悉掌握了英语通用词汇、语法知识与常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扩展语言应用技能、加强语言知识与相关对外贸易知识的结合,熟练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流程,掌握基本的贸易理论、基本的国际贸易法规及相关的商务知识,了解相关的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技巧,基本的理论与实务。具备商务英语和汉语的双语运用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及商务英语写作与英汉互译等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创意,有想法,热情、大方,沟通协调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强。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现代化通讯工具,目前各种外贸企业要求员工能在对外贸易活动的各个环节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在现阶段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应该侧重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自2000年来,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都争相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为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实用型专业英语人才。但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该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不足以应对日益频繁变化的国际商务活动的要求。此外,由于受传统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到教学方法的应用及英语教学水平的测试等都不够健全、不够系统,培养的商务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实操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标准不相适应,这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都是十分不利的。在新经济时代,仅仅掌握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应用,是创造。
以上表格显示商务英语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与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用人单位凭借各种证书来权衡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可是学生毕业时获得证书的比例却是不如人意。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能力;有利于智力智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就业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对商务英语的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和界定,以期将学生培养成…匿商务、能操作”的高等应用性英语人才。所培养的应用性高职英语人才必须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有较强的时间应用能力,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
三、多途径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一)”以证定课”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产生的时间不太长,国家教育部对于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没有明确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开课条件、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考察要求等都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这就使得设置该学科的各家院校各行其政,分别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学校的办学条件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商务英语在教学上,处处可见基础英语的影子。商务英语课程除了包括必要的英语课程如:语音、听力.口语、基础英语等语言类基础课程外,还包括经济贸易类课程如:宏观、微观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金融学、保险学甚至国际法等学科。本课程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掌握较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能够胜任外事、外贸及其他涉外商务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加强校内实训
商务英语专业要以人为本,从社会需求出发,坚持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及商务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为主旨构建商务英语课程和内容,以双语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与学相结合道路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以岗位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理论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本着为社会培养熟悉涉外商务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动手+动口优势和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厚英语基础、通商贸理论、重实践操作”的专业教学思路,全过程开展”双语、双师、双证、多元通道”的专业教学活动,多方位利用校园网络虚拟课堂和虚拟实验室加强学生动口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三)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起开放式的学产研训结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同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
英语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第4篇
关键词:需求分析理论,商务英语,听力课程,改革
在现代社会,需求分析( NA,needs analysis或needs assessment)已广泛应用于经贸、教育、软件设计、培训等广泛的领域。NA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20年代的印度(Howatt1984),但是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ESP领域却始于1970年代欧洲委员会的倡导(Richterich, 1973)。1970年代起,需求分析理论慢慢地为外语教育界所接受,并逐渐成为课程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束定芳(2004)认为,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至少有4大重要作用:1)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2)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3)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4)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
Nunan (1988)提出学习者需求会根据环境以及情感变量的变化而历时变化的,所以教育者在课程进行中要进行持续性需求分析(ongoing NA)。我们认为,外语学习者往往难以定义他们的语言需求,难以辨识自己的需求和欠缺。要想真正的实现持续性需求分析,数据来源应该是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这也切合陈冰冰(2010)提出的社会需求分析模型。社会需求分析模型包含四个维度,前三个维度是“基本情况”、“工作中英语使用情况”、“英语水平自我评价”,其数据采集对象为现从业的大学毕业生,第四个维度“大学英语教学对社会需求的适用度”可同时面向毕业生、社会各用人单位及行业专家采集数据。
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对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高职高专层次)和各社会用人单位进行了一次需求分析调查。
一、研究的问题
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一般通过对公司的问卷调查来发现,而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历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来发现一个合格的、能够马上适应工作岗位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在听力方面该如何学、学什么,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精确地描述各自的岗位上在英语技能方面最需要加强的是什么,只有明白了他们的需求,我们的听力课程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发现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有何需求以及目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尝试通过对英语听力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教学改革来满足这些需求。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的受调查对象均在浙江省范围,共有两类:80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其中回收有效问卷72份;80个用人单位,其中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本研究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采用的是问卷和深度访谈的调查形式,为期两个月。我们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各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QQ群邮件的形式发给毕业生,通过email的方式收集。对商务英语用人单位的问卷和访谈包括6个问题,涉及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商务英语毕业生在商务沟通中所欠缺的技能,以及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建议。针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问卷包括两大类15个问题,主要采取单项和多项选择题的形式。第一类涉及商务英语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对象;第二类调查商务英语毕业生在日常工作中用到最多的商务英语交流技能及其对听、说、读、写等商务英语技重要性的认识,他们对商务英语听力类课程的强度、难度、教师素质、教学模式、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英语听力理解方面最大的困难。
三、调查结果与讨论
访谈和问卷收集的数据经过整理和统计,得出以下发现:
1、在传统的英语五项技能中,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口语和听力,其次是写作。
91%毕业生认为口语和听力都很重要,53%的毕业生认为写作很重要,这是因为他们在日常商务活动中很多时候须与对方通过Email联系。
2、商务英语用人单位对专科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并不是十分满意,认为毕业生在商务场合下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方面有欠缺。
我们调查的用人单位中,对其不太满意的占68%,认为他们商务英语应用能力欠缺。在商务英语听力教学中,听、说教学更多时候应有机结合起来。在听力课堂,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案例分析、演示或者适时的提出几个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通过引起他们的讨论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开口说。对于一些比较有趣的听力材料,可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情景来进行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听力方面最大的障碍是口音。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商务英语毕业生工作对象来自世界各地,主要职位为销售,销售的商品五花八门包括宠物用品、纺织面料、圣诞装饰品、紧固件等等。当被问到商务沟通听力方面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的时候,92%同学回答是口音。有一位已经工作了两年的同学写道::“我还是没有办法,与教材相比太难了,实在听不懂”。
这种困惑同浙江省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浙江省以开放型经济为主,是一个外贸大省。据来自浙江省商务厅网站的数据显示,浙江省进出口市场覆盖全球 其中亚洲、欧洲、北美洲三地区占贸易份额的绝大多数。根据Lesznyak(2002)的估计,世界上至少80%的日常商务交流是在非英语母语者之间进行的,非英语母语者讲英语的时候会受到母语发音和语法的影响。全世界的人都在浙江做生意,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日常商务交流中会同操各种英语口音的人打交道,碰到听力方面的问题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此,客观现实要求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听力教师思想和教学模式应实现从EFL到EIL之间的转变。
在调查问卷中,有毕业生写道:“国外客户口语,以及书面语有时候不够规范。一般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跟我们提到的只是英语国家会有的一些习惯性问题,可是我们接触到的客户是来自世界各地,有些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客户,用法就会跟欧美国家差很多。”这反映了一种客观现实。在中国,英语被作为一门外语(EFL)来教授。我们传统的听力教学假定的交流对象为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交流语言为标准英语。但是,在国际商务领域,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EIL),操这种语言的人可能来自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英语从外语到国际性语言的地位的转变必定要求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改革。。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应对不同英语变体的能力。。在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不同英语变体的材料,也应该非常了解英语不同变体的规律性特征。
为了帮助学生应对EIL,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训练措施来帮助学生适应各种不同英语口音。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非英语母语者讲英语的材料。录音材料可以通过对非英语母语者的访谈来获得。访谈的时候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以便让访谈对象自如地谈谈自己国家的文化或者他们在中国的工作、生活情况。
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听不懂的时候使用了一些策略,如适应说话者的外貌和说话方式、克服内在的和外在的干扰、对说话者内容产生兴趣、听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预测说话者接下来要说什么、注意副语言信息、问相关问题、在已知信息基础上合成新的信息、要求客户重述(如不确定客户的意思,按自己的理解重述给客户,并问是否自己理解正确)等。这些策略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效了的,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4.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对商务英语听力教材和教学模式不满意。
79%的调查对象认为所使用的商务英语听力教材内容趣味性较差、实用性不强,多数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互动性。
英语课堂应当被看作是通往现实国际商务实践的一座桥梁。在搭建这座桥梁的时候,要注意在课堂中创设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境的国际商务场景,课堂应该提供让商务沟通技能自然发展的环境,并且课堂所培养的技能应当可以迁移到在实践中,课堂应当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语言能力基础。在商务英语听力课堂,可以使用情境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应当和真实的活动(activity)、语境(context)及文化(culture)联系在一起(Brown, Collins, & Duguid, _)。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在于给学习者创设一个虚拟的真实的学习环境,该学习环境由一系列的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境的国际商务场景,由学习者和同伴合作完成一项项活动来学会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创设在线3D虚拟国际商务圈,虚拟出一个商务世界,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虚拟世界的一个角色,通过和其他角色合作完成虚拟的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来掌握商务沟通的技巧和其他商务技能。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将会同来自世界各地操不同口音英语的人打交道,要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商务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这对商务英语听力教学来说既是挑战又是个机遇。听力教师应当开拓视野,使教学观念适应EIL时代的需求,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发听力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口音英语的能力的有效的途径,不断分析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变化,探索适应商务英语岗位需求的听力教学模式和实训模式,探索多媒体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_). Situated cognition and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1), 32-41.
[2] Howatt, A. (1984). A history of English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Nunan, D. (1988). The learner-centredcurriculu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陈冰冰. 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2 .
[5] 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 外语学刊,2010,2.
[6] 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英语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第5篇
is not an isolated phenomenon, it’s a social activity carried out in a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by human beings.
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
2.几种观点和现象的提出者:
⑴瑞士语言学家 Saussure Saussure:Langue和parole的区别
⑵ linguist 美国语言学家
in1950针对Saussure’s langue&parole提出Competence和performance
⑶曾经对语言概念下过定义的语言学家
Sapir---language is a purely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ideas, emotion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voluntarily produced symbols.
Hall----language is the institution whereby humans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y means of habitually used oral-auditory arbitrary symbols.
Chomsky---from now on I will consider language to be a set of sentences, each finite in length and constructed out of a finite set of elements.
⑷ Linguist Charles Hockett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Hockett
提出了语言的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word ’language’ preceded by the zero-article ,it implies that linguistics studies not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Language一词前不加冠词说明语言学家不只研究一种特定的语言。
order to discover the nature of the underlying language system ,what the linguists has to do first if to study language facts.
is a complicated entity with multiple layers and facts, so it's hardly possible for the linguistics to deal with it all at once. 判断题
drew the attention of the linguists were the sounds used in languages.最先引起语言学家注意的是语言的发音。
英语语言学论文怎么写 第6篇
“十二五”时期,是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时期。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省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把对外开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河北省对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给我省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才能使英语人才符合就业的新形势,才能使他们走出“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困境?本文将从对毕业生的调研入手,分析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 对英语专业已就业毕业生的调研。
为了更好的了解我省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就业困境和高校在培养方面的问题,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调研了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等五所高校100名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其中10%考入研究生进一步深造,30%进入中小学或各类外语培训机构从事教学工作,剩下的60%进入外贸、专业翻译机构、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机关等单位从事行政、市场、翻译、销售、商务等方面的工作。
在问到他们对大学期间所学课程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时,只有15% 的毕业生(其中绝大部分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说大学期间所学的内容能完全运用到工作中,除去10%的继续深造者,其余75%毕业生认为大学所学的内容与工作有不同程度的脱节之处。例如,在某外贸公司工作的毕业生说:“基础课程是工作的基本保障,英美文学、语言学等课程实用性不大,仅作了解即可。商务英语是业务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但学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知识过于简单,不能够满足工作需求。建议在开设该课程的同时,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这样对于日后就业会有很大帮助。”在某医药公司从事翻译的毕业生说:“在学校学的都是一些基础语言知识,没有专业门类的外语,因此在翻译一些医药文件时,感觉非常吃力。”在某报社工作的同学说:“学校应该在写作课程中细化各种体裁的写作,加入新闻写作这一体裁。这样可以更好地应用知识,并可以在工作中凸显特色”。一位从事外事工作的毕业生说:“学校里对语言的教学重过对外国文化的教学,由于在学校没有学过外事礼仪方面的课程,因此工作后很多都是自学加摸索。”由于采访人数众多,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但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及培养方法并不满意,不能够满足他们日后在工作中的需求,培养方式亟待改革。
二、我省高校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 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在上述5所高校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大一大二主要开设精读、泛读、写作、语音、语法、听力和口语等基础课程。而大三大四主要开设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语言学、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技巧、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法等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的开设保证了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的掌握,也使得学生在具备了一定专业基础和文学素养。但大学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和提高人文素养的功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所用,从而实现学校的社会功能,在有些学校,比如河北科技大学,认识到了这方面的情况,在学生大三时分专业,有翻译、商务英语和教育方向,以为社会的不同需求培养特定类型的人才。然而通过对老师的反馈,这些课程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基本的专业课程知识,对所学科目接受较难。以商务英语翻译为例,商务英语专业旨在为以后的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外语人才。然而,由于学生仅学商务英语翻译,但却没有接触过商务课程的专业知识,因而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课程的学习较为困难。这就需要在发展某一方向时,也要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也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 高校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分析不够重视。
与发达国家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中的需求分析相比,我省高校乃至我国高校普遍缺乏“需求分析”意识,尚未构建起动态的外语人才需求分析系统,不能及时调整专业办学方针和课程教学目标,更不能科学合理的制定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无法保证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另外,不进行有效的需求分析,就会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如几乎所有的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导致英语人才过剩,小语种专业不足,人才稀缺。
三、建议与对策:
1.进行动态的需求分析,积极调整专业设置。
据调查,我国92%左右的本科院校都开设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以语言学和文学为主导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专业人数基数大,导致大批毕业生就业困难。省市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外语人才培养部门应该根据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职业需求、岗位需求及语境需求进行动态的、立体的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及时调整招生人数、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本科院校开设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社会实际需求,985和211高校应该重点培养研究型、高级翻译和教学型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可以培养以服务本地经济为主的应用性人才。英语专业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学方向外,还应该增设商务英语方向、外贸英语方向、英语教育方向、英语翻译方向、对外汉语方向等,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需要。
2.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英语专业为例,目前我省大部分高校在大一大二主要开设精读、泛读、写作、语音、语法、听力和口语等基础课程,大三大四主要开设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选读、语言学、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技巧、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法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保证了学生的基本英语技能的掌握,也使得学生在具备了一定专业基础和文学素养。但大学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和提高人文素养的功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所用,从而实现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相关专业选修课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史哲、经管法等文科课程,还应增加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入门课程,以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外语专业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3.加强校企合作,使社会需求融入高校办学活动中来。
学校应该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重视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充分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将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理论教学以应用为主旨,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实践教学以能力为主线,构建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到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体系。此外,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培养等办学模式,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加强与各见习基地的合作,利用见习基地平台,帮助毕业生提前适应岗位需要,做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贾宁. 需求分析视域下的河北省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文教资料. 2013( 18)
[2]贺建荣.外语人才培养与就业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