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的英语怎么写(精选4篇)

个人学习 41 0

915的英语怎么写 第1篇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 60 分

中国教育史 约 30 分

外国教育史 约 30 分

教育心理学 约 30 分

名词解释题: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分析论述题:4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80 分

教育学原理主要参考书: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新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第三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版(新增)

中国教育史主要参考书: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新版)

2、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外国教育史主要参考书:

1、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新版)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新增)

教育心理学主要参考书: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新版)

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一,333这门课基本上都是考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这些10-20分一道的题目肯定不能只写一些精简的知识点内容,怎么扩展成大半张A4纸的内容对我们来说是个难题,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这一点很难,就是因为看的关于知识点的描述比较少,背诵的都是精炼的知识点。因此建议花时间去看看教材,书上会有一个完整的逻辑过程,从背景知识到论证再到论据,对于我们的理解和答题都会有很大帮助的。

第二,院校考察知识点不只是会选择那种常考的内容,比如“学在官府“、六艺”这些,也会考察一些非常规内容,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考察作为简答题考察只看资料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看教材。

1-6月:理解学习并整理详细的框架体系。(通读教材)

7—9月:开始背书。先背中教史,之后是外教史、教育学原理最后是教育心理学

10—12月:列大致的知识点框架,一轮一轮地背诵。

915的英语怎么写 第2篇

3-6月:仔细阅读参考书 全面理解知识

关于专业课(二),学科英语最常见的考试内容分为四个模块:教学法,语言学,综合英语,翻译写作。综合英语和翻译写作主要考察英语基本功,我建议大家少量的分配到一年里的每一天。大多数学校综合英语的要求大概是专八水平。根据学校具体要求,背单词,做阅读每天完成一点,因为英语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法突击,这种训练一天做太久也会很枯燥,所以每天做一些,坚持做,到考前一定会质变的。 对于教学法和语言学,我以常见的问题为导向,分享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每门科目学习有具体的注意事项,后面再单独为大家一一分享。

1.怎么看书? 在这3个月里,教学法和语言学类书籍我希望大家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地读一遍,妨碍理解的单词就查,标在书上。不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记得做上标记,第一遍不理解的就是第二遍要重点关注的,不要期待第一遍读书全能搞懂,但一定尽全力理解。尽量不要去看中文版,有些中文翻译看不懂会加重我们的理解负担,既然学了英语就要用英语的思维去理解,熟悉教学法和语言学的一些词汇和话语体系。 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有多少捷径,如果有,那就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有时候看起来做的慢其实是为了后面可以学得更快。即便是像教学法这种一些英专生较为熟悉的科目,在考研备考时,我们还需要仔仔细细啃。如果以前本科的学习要求是基本了解书上内容的话,考研则需要我们全盘透彻理解并且记住知识点。所以,不要有“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可不可以不看”等等这些常见但没必要的问题。参考书就是学校给定的考试范围,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是书里的内容都有可能考,与其费心猜测哪些知识重要,不如沉下心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搞懂。不管考研的初衷是什么,选择了研究生备考的这条路,就一定要认真仔细,心无旁骛,有敬畏之心。考研这件事,有些痛苦但值得做。

2.看什么网课?买什么资料? 在此我不打算推荐具体的网课和资料,这些大家都可以搜到。想强调的是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别人觉得好的资料,自己并不一定会喜欢。 关于网课(or报班):我们不是必须要或者必须不要报班,报班≠一定考上,不报班≠一定考不上。学霸自己就能搞定专业课的书,那自然没必要花这个钱。学习理解能力一般的人有网课的辅助,效果也许更好。当你决定报班时,别怕麻烦,一定要自己亲自听听看,这样选出来的是最适合自己的。现在机构、网课都很多,大多都会提供免费的试听课。 关于资料:学校规定的参考书别犹豫,非买不可。其他的辅助资料还是根据个人需要。不管是机构出的资料还是学姐学长的笔记,我建议大家认真比较,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原因是,资料真的很多,但都大同小异,买一堆回来只会无从下手,而且一定看不完。前期,我们的重点就是精读课本,资料只是辅助。

3.怎么做笔记? 专业课(二)非常建议大家自己认真做笔记,英文书边读书边梳理书上的知识点,这个过程可能很慢很慢,一个单元也许要花费三四天的时间,但是自己一边动脑一边动手的效果真的比看现成笔记的效果好多了,因为你们在亲自经历理解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很多人会焦虑太慢了太费时间了,但是仔细算算我们基础阶段有4个月的时间,客观来说足够了,如果没完成,那只能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了。 有人会纠结笔记记在哪里。我当时是自己拿了一个笔记本写了厚厚的一本,当然写在书上也可以,或者如果你买了别人的资料,也可以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者删减,把别人的变成你自己的版本。总之,地方不重要,自己怎么习惯怎么来。

7—10月:强化学习阶段深度理解并仔细记忆知识 这是对是否上岸有决定作用的阶段,这个阶段以暑假为界限,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小阶段。

7—8月:对大部分人来说没有其他琐事影响的黄金备考期。 1.第二遍看书做什么? 看完第一遍书后,大家回想起来一定脑子空空,很正常,不要焦虑,继续冲第二遍,这一遍大概会花费1个月的时间。第二遍还是建议大家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因为第一遍可能只是肤浅地理解了字面意思,不少知识还是没印象,看第二遍会有更深入的理解。有些知识点是会在书上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哦,留给你们去发现,找到他们比较一下,想想为什么重复出现,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遍我们可以有侧重点了,就是你第一次没看懂做了标记的知识。看的同时在自己之前的笔记上进行增减修改,不断完善自己的笔记,后面就可以拿着背书啦。这一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找到你所在院校的历年真题,不用做题,把近5年真题梳理一遍,把考过的知识点标记在笔记上,后面背书的时候你自然就知道重点是什么了。所以你看,重点不用问别人,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找出来,而且这种方式很靠谱。

9—10月:进入9月,我们整个备考过程中理解知识的过程就完成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魔鬼式背书,考研得专业课者的天下。不管前期理解的多好,后期一定要想尽办法装脑子里,书都看了那么久了不背下来多可惜,一定要加油。 这段时间专业课(二)的背诵目标是2-3遍每个知识点都要记清楚。有人经常困惑感觉自己都背了好像又都没记住,不知道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合上书默写。不用一字一句写,对于整单元的内容,可以自己画思维导图,看看能画到哪一步,画不下去的就是没背熟的。对于单个知识点,写关键词,看能写出来多少。这个方法很好用,简单粗暴检查出你的漏洞,但也很残酷,你会发现自己觉得嘴上好像背熟了的竟然写不出来。但是,各位优秀的考研er,成功的过程从来都是逆流而上,过程很辛苦,结果一定会让你欣慰的。别担心别顾虑,哪里不会背哪里,冲就是了。

11-12月 冲刺学习阶段查漏补缺 夯实基础 进行模考 这个时候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一些质变了。最后两个月的目标:背诵2—3遍,模考2—3次。 这个阶段背诵不用一个一个知识点挨着背了,会背的就过一遍,记不住的重点抓。背诵从第一遍开始,就一直伴随你到考研结束,越是临考,越不能停。 模考的作用一是可以再检测一下自己的知识漏洞,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模拟真实环境,控制调整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卷面安排。专业课考试时基本上都是从头写到尾不能墨迹,答题纸基本写满,所以手速慢的还是得练练。

915的英语怎么写 第3篇

应大家需求,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学科英语专业考研第二大常考模块—语言学,以及一些小小备考建议

介绍内容之前,先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思考这个问题会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当下学习的知识的作用,大家在做对自己有用的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动力就会更足一些呢?各位是正在备考学科英语专业的考生,该专业是培养未来在中小学一线担任英语教师的人。英语教师作为语言类教师,就必须要对自己所教授的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对英语的发音、意义、语法等一系列问题有清楚的认知,才能指导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而语言学正是系统地、科学地研究语言的学科。所以大家看,这门学科是不是就成为了我们学习之必要了呢。那么根据目前已有经验,发现学科英语专业考语言学的院校所选择的参考书目基本上有以下三种,大家根据自己目标院校的要求去选择对应书目即可。胡壮麟老师的书较难,内容更丰富语言也更晦涩一些,其他两本难度次之,比较好读。

虽然各个院校考察的书目有所不同,但是这三本书都是语言学初级入门书,大家可以理解为新手小白想要学习语言学所适合读的书目。因此,他们所介绍的内容都十分相似,都是一些这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必备的知识,一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入门知识和概念一定是相对稳定的,就像不管我们学习哪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一开始教授的无非就是如何数数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只不过不同的书的题目、活动也许有些区别。这样说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如果不明白,只能上图了,来看看史上超强对比图

从这张图中可以一目了然,这三本书的相似之处是多么大了!首先,从数量上看,三本书竟然惊人地都是12个章节。当然更重要的是,从内容上看,三本书重合度也极高,这里用相同颜色标注出来的都是三本书涉及到的相同的话题,大家可以看到三本书第一章都是学科介绍,在这一章里,我们会了解到语言学的定义,以及语言学科可以具体细分为哪些具体的分支。比如研究语言声音(speech sounds)的语言学叫语音学(phonology), 研究语言意义(meaning)的语言学叫语义学(semantics), 研究句子结构和语法(grammar)的语言学叫句法学(syntax),研究语言使用(language use)的语言学叫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language and society)的语言学叫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注:可能大家现在还没有开始正式学习,发现有些章节名虽然不一样我却标注成一样的颜色。所以需要解释一下,它们的实质内容是一样的。例如,第二章,刘润清和胡壮麟老师对语音知识的介绍为speech sounds或 sounds of speech,而戴炜栋老师写的phonology其实是语言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专指研究语音的这门科学。从展开逻辑看,由于语言学有众多的分支,所以第一章以后的每一章都分别介绍其中的一个章节。所以大家看,三本书的编写逻辑也是一样的,都是introduction+各个分支介绍。在上一篇如何学习教学法的文章中,我告诉大家阅读专业课书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抓住课本的底层逻辑。大家发现这个逻辑思路后,就可以在脑海里树立起一个框架,循着这个框架学习,知识就不会乱。

总之,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在前面就说到的结论:这三本语言学入门书内容十分相似。

915的英语怎么写 第4篇

这本书是很多学科英语考生都要学习的一本书,也是教学法的基础入门书,语言简单易读,在谈到具体的语言知识技能的时候,还配有许多有趣的活动案例来帮助理解,客观上来说,非常适合我们现阶段学习。同时,考研竞争逐年激烈,走上考研这条道路也将会面临着持续不断的压力,为了让自己整个备考过程有条不紊,心态平稳,为了能在考研大战中脱颖而出,一定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全面仔细读书,不要放过书上的边边角角(你永远不会想到哪一个角落的小知识点会出现在试卷上),不要去预判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将所有知识理解透彻,这样考什么都不怕了。不会的影响理解的单词就勤动手去查标注在书上;遇到难点,一定要重复多次地反复思考,做上标记提醒自己在二轮、三轮复习的时候多留心

虽然现在大家是准备考研的学生,但我希望你们能够带着教师的眼光去读这本书,站在教师的立场去思考书上的知识,尤其是一些教学活动,不仅要知道活动的内容,更要思考为什么要那样设计。学完这本书之后,大家就会发现,以前我们初高中的英语教科书中有很多被我们忽略、没有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背后都是教育家们从理论方法上思考良久后精心满满的设计。

一些同学刚开始备考,可能会从各个渠道去买不同的笔记。但其实我个人更建议从现在开始,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自己做笔记,无论是记在书上或者单独用一个笔记本都可以,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完全来得及。可能有人觉得自己做笔记很慢,但是却对我们非常有用。我一直相信,考研前期的“慢”,一步一步细致地学习就是为了后期的“快”。同样的道理,前面囫囵吞枣可能会给后面的学习带来更多困难。在做笔记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研读、理解、提炼书上的知识点,理清思路,一点一点内化知识。如果跳过了这个过程,直接去用别人的笔记,那就很可惜地错过了一个自己去深入获得知识的机会。一本好的笔记一定不是读完一遍之后就能完成的,可能第二遍、第三遍我们还会进行一定的修改,认真做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当然并不是说一定不可以参考别人的笔记,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觉得自己无从下手,可以借鉴他人的,但一定要认真阅读,在别人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改、整理、增添、减少,这样我们也能进行知识加工,把别人的笔记转换成我们自己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