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开头怎么写(7篇)

个人学习 39 0

申论大作文开头怎么写 第1篇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做法及其影响)

——人民时评《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

申论大作文开头怎么写 第2篇

各位小伙伴可能发现了,无论是西瓜还是其他公考培训机构,都不会强调申论作文「文笔」的重要性,其原因也是「避免『高考味』太浓」。

其实,申论大作文当然需要文笔,但这里强调的「文笔」和高考不太一样。

高考作文的「文笔」更强调文字本身,例如语句是否优美、词汇量是否丰富、修辞手法应用是否得当等;而申论大作文则更看重「论述的力度、逻辑的严谨性」。

以2023甲卷全国高考作文「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的一篇参考范文为例分析:

这里重点分析下本文和申论要求的不同。

【题目】人·技术·时间

非常典型的高考作文起题目方法。「人·技术·时间」将重点定在「人」上,涵盖了「技术」「时间」两个中心,用分隔号连接,精炼又具有美感。

但是,这种起题目方式,在申论大作文中「自拟题目」时万万要不得。

如果是命题作文,出题人很喜欢在指定题目上玩类似的花活,比如「以水为师」「融合·融活」「『治』慧」等,但是出题者指定题目≠考生自己能这么起题目。

出题者「指定题目」的原因是把题目弄得尽量有哲理、尽量模糊,让考生审题难度加大,写起来不那么轻松。而考生自拟题目时,需要尽量让阅卷人一眼看出重点,而不是意义不明,故弄玄虚。

以「申论大作文」的标准给这篇「高考作文」题目,可以取一个类似「以人为本,让科技更好服务时间」的主题。

如果一定要取哲理性的题目也不是不可以,这需要对自己的文字功底有极强的自信,比如刘慈欣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的名言「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可以化用为「给科技以时间,而不是给时间以科技」。

起这种题目要从开头直接解释,展开,中间的论证要大起大合(否则压不住这么霸气的题目),也说不定能写出满分申论大作文,但这种方式不适合所有人,只能说谨慎使用。

【开头】有时候,你是否会感叹外面天高地阔,而自己却寸步难行?有时候,你是否会悲戚他人凌云高飞,而自己却处处受缚?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高考高分」作文开头,也是极其不推荐在申论大作文中使用的开头,各位小伙伴一定要牢记。

从修辞手法和词汇量的角度分析,这个开头非常优美:

①「伪」疑问句:开头的两句话看似都用了疑问句的方式,看上去都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但实际上已经回答了,文字的视觉冲击力很强。②双层排比+对比:两个「有时候」构成了排比,而每个疑问句中一正一反的两个短句的对比,也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排比」的效果(例如「感叹外面天高地阔,却寸步难行」),结构非常漂亮。③富有感染力:「感叹外面天高地阔,而自己却寸步难行」「悲戚他人凌云高飞,而自己却处处受缚」的语句感情充沛,感觉似乎说在了心坎上,能够让阅卷人眼前一亮。

上述三个优点,在「申论大作文」中有着不同的说法。

①问句的使用(包括疑问、设问与反问)、

申论大作文中不推荐使用疑问句和反问句,因为这两种句子的风格更适合抒情类文章,而申论大作文一定要写成议论文,最多是带一点抒情性质的议论文,和「疑问句」「反问句」的性质不搭。

如果一定要用「疑问句」或「反问句」提升一点抒情性质,只推荐放在分论点中,而且全文最多用上一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用在开头或结尾。

「设问句」可以使用,因为「设问关键问题→解答→展开」是常见的论证思路。需要注意的是,「设问句」宁缺毋滥,只要出现必然是全文核心中的核心,一定要倾注最大的心血去打磨。

对于阅卷人来说,你只要敢用设问句,阅卷人就敢认真看(大概多花5秒钟左右),如果设问句用得不好或者展开的不好,那阅卷人会认为考生不尊重「设问」这一句式,把重视理应十分重要的「设问+展开」环节做的不好,可能就想直接给低分了。

②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

申论大作文非常推荐用「排比」句式,因为「排比」很整齐、有气势,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会显得很有条理。

申论大作文的3个(或4个)分论点一定要写成「排比」的方式,每个分论点中也可以加入排比句。开头和结尾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使用排比。

相对而言,「对比」的使用就比较谨慎了。

如果是不涉及抒情,只涉及改变的话,用「对比」问题不大。比如「XX街道办通过某政策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把某种不好的事物变好」这个例子,「政策实行前后社区的变化」这一对比就没问题。

但是,如果「对比」是为了抒情乃至煽情,那使用时就要小心了,不要把「议论文」变成「抒情文」。

例如「感叹外面天高地阔,而自己却寸步难行」这句话,用在申论大作文中就非常不合适。如果想表达「科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你的时间自由」这一观点,就有话直说,把科技的负面影响和时间不自由的原因说清楚,再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即可,而不是简单通过对比来抒情。

③文章的感染力

申论几乎完全不需要「感染力」,能够准确提出论点、充分展开论述、干净利落收尾就可以了。

非常喜欢「感染力」的话,可以在结尾升华时稍微秀一下,其他地方千万不要往这方面想,不然会很吃亏。

【第二段】明明自己是深深植于大地的树,却羡慕鸟兽能自行奔走。当梦想与现实判若鸿沟,是痛苦抱怨,抑或卑微瑟缩?皆不可取,只需转换思维,你便可迎向属于你的万里长空。

不难看出这一段同样是词汇量丰富+修辞手法多样(拟物、排比、对比、设问等)+感染力强劲,在高考作文中非常实用,但在申论大作文中不要盲目套用。

综合看来,本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够「开门见山」。高考作文明明是要求考生去写「技术和时间的关系」,而本文前两段却忙着秀文采、抒胸臆,却始终没有「扣题」,这在申论中是大忌。

在高考中,考生前两段各种展示文笔,然后第三段再慢悠悠扯回主题是能勉强接受的,只要最终文章没跑题,阅卷人看在文笔不错的份上会给出不低的得分;但在申论大作文中,谁要是敢前两段都不点题,那就可以提前恭喜这位考生了——不用纠结自己能否上岸,直接准备下一次考试就可以。

一篇好的高考作文,里面有些技巧可以用在申论大作文中,但有更多内容会和申论考试属性「水土不服」,盲目套用很可能会导致惨败。

本文根据一篇「高考范文」的前两段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在申论大作文中,「抒情类」语句尽量不要使用,「问句」和「对比」的使用要十分谨慎,「排比」依然十分重要。另外,申论大作文必须要「开门见山」,第一段就要写清楚本文的中心思想,万万不可「先秀两段文笔,再慢悠悠扯回主题」。

申论大作文开头怎么写 第3篇

申论开头结尾名言警句

适合写在申论的开头结尾的名言警句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申论开头结尾名言警句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申论大作文开头怎么写 第4篇

申论万能开头

开篇点题,要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开头的话可以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这些话,考生在写作时都可以套用,提高文章的水平,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还有就是,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周建老师提醒大家,在这个后面加上现象和政策,再进一步阐述。另外要引出材料反映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这样就会让阅卷老师很清楚的看到你的观点,一目了然。

申论文章开头之铺开型

经典开头一: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命脉》

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存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国家征用,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未得到有效的保护,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土地是农民的命脉,土地征用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说,解决好土地征用问题,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大力做好土地征用工作。

申论大作文开头怎么写 第5篇

备考申论者,人手一份,可以说一点都不夸张...

跟着汤老师把每个模板都划分清楚后,我会先认真的听老师讲一遍课,再去依据每一章节学习,学着去罗列大作文中的框架,去找关键词,再分解成要点,并用规范的词句归纳出来,得到得分点。

这样做很轻松的就又梳理了一遍考试中的重点内容,相当于完整的把做题方法运用到做题中去了,很多难点在做题的时候就自己理解透了,大作文也很轻松的就罗列出了框架,因为90%的题我都会!

申论大作文开头怎么写 第6篇

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从“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到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到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基层服务等,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取得明显成效。(成绩)同时,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的问题仍很突出,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问题)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无论是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都尤为重要。(重要性)

——人民时评《到边远地区去 到基层一线去》

申论大作文开头怎么写 第7篇

督查问责要专治“不作为”和“乱作为”

“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没有督查就没有深化。”近日,G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全面启动,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B团和G务院有关部门。这既是一次真抓落实的督导行动,又是为政府树威信、为干部治懒病的有力举措。

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马克思有句名言:“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动力来推进学习教育,以解决问题为标准来检验学习教育的效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