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感言怎么写 第1篇
一、内容概括类——要素在心,全面有序
二、信息提取类——关注原文,全面精当
提取信息,是内容理解类试题最为常见的答题方式。人物的性格与品质,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景物的特点与表达的情感,词语与句子的含义,事物的特点、性质、作用……这一切,都需要从原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来回答。一般来说,提取文中信息回答问题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直接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二是将散布于各处的词语或句子搜索出来后,整合在一起来回答;三是依据文中的相关词语或句子,找到这些词句本来的意思。
三、文体知识类——关注积累,规范为先
从接触现代文阅读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在不断积累与文体知识有关的答题词语,比如“伏笔”“铺垫”“抒情”“象征”“悬念”等等。只是,我们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颠三倒四或是张冠李戴。为什么会这样?关键是平时没有注意积累相关的文体常识。比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属于“表达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属于“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属于“修辞方法”;伏笔、铺垫、照应、过渡(承上启下)、总结……属于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是“说明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是“论证方法”等等。我们只有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认真积累,并借助阅读训练不断巩固,才能活学活用,用精用准。
四、语言赏析类——步步为营,贴切有序
随着阅读测试“语文味”的不断强化,语言赏析类的阅读试题渐渐引起各地中考的重视,有些考区一度占到60%。因此,使用贴切的语言来表述这类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对准确、严密的语言(常指说明文与议论文中的语言)我们常常这样表述:解释词语的词典意义(如“大约”这个词的词典意义为“表约数”),解释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如“大约”在句中“限制了××的范围”),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科学性)。
写感言怎么写 第2篇
既然解读文本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解读文本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清思路,以读解读
解读文本最基A的是理清思路,所以我们教师应多读、熟读、细读,在读中感悟理解、消化吸收。
解读文本我们一般要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需分两步进行,这两步是相互关联的整体,缺一不可。
二、立足特点,文体解读
不同体裁的文章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小学生而言,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文体在特点和写法上有显著的不同。同样是写人、记事、写景的记叙文,只要我们细细品读,就会体会到它们在结构及语言上的不同。
例如,单从结构上说,记事的《飞夺泸定桥》在结构上表现为首尾呼应。开头是这样写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结尾写道:“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写景的《庐山的云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语段结构是“总分”式:“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而《桂林山水》在语言上非常突出,其中优美的语段值得细细品赏。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写感言怎么写 第3篇
1.我用一麻袋的钱上大学,换了一麻袋书;毕业了,用这些书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
2.大学就像校门口的公交车,坐上车,去了又回,那是又开始了一个学期;坐上车,去了不 回,就毕业了。。
3.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4.毕业我们默默的回首,才发现大学就这样混完了!!
5.毕业了,有点想念以前的日子
6.大学从我身上爬起,穿上裤子对我说:“留下青春,你走吧。”
7.抱着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睡觉,醒来后发现通知书变成了毕业证,证明我曾经在这里睡过
8.用四年的时间换一个心底永远的回忆
9. 叶子的离开是风的多情还是树的不挽留;你我的离校是人生的催促还是青春的不停留
10.人之将毕业 其言也善
11. 那些花儿,毕业以后还会不会开放了
12.今天天气不错, 明天没有课。。。以后都没有了。。。
13.我哭着到来,大家都笑了;我微笑着离开,大家都哭了!哎!这就是大学…
15.看着空荡荡的宿舍和柜子 总觉得还留下了什么 原来我留下了我对你们的思念
16. 毕业了,才发现大学生是个最好的职业。
17.母校是什么?你刚来的时候巴不得早点走,可真当你要走的时候又急切的希望能多留一两天。。。
18.年轻的懒堕,恶梦一样埋伏在彷徨的青春里,像裸露的伤口迸发炎症然后溃烂•••
19.很多年后,我们把这个夏天叫做_那年夏天_,但是那年夏天,我们曾笑得很美,很绚烂
20.再也不用逃课了,因为没有课上了~~
21.几个人用同样的钥匙,打开同一扇门。几个人用同样的目光,跟空荡的寝室说再见。
22.毕业了,曾经那些不在意的人和事,现在想来多么珍贵...
23.和大学说再见,却不跟青春道别
24.别离是一朵孤傲的云,下雨,让她爱上了母校的土地
25.我们赢得起,输的起,有什么可怕的!
26.即使不能亲眼看你走,我也要面朝你离去的方向眺望远方
写感言怎么写 第4篇
首先,要想语文拿高分,我们先得知道高考语文怎么考。诗歌鉴赏就是一小题,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
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
1、性格+身份
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鉴赏诗歌的形象(二)
景物形象(一)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2、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写感言怎么写 第5篇
一、就地取材用语言
入选教材的文本,其语言大多规范、精美,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把阅读感悟和写话表达结合在一起,就地取材,以教材的语言资源为本,让学生在运用语言中更深入感悟文本。
以笔者执教《的扁担》(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3课)一文为例,在此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战士们想,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他不肯。”此处抓住“劝”,进行角色体验,让大家都来“劝劝”同志,并运用课文语言,劝得有理、劝得人情,在此过程中,用语言、练写话。请看案例:
师:大家劝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张孟宁:同志,你不要去了。
甘辰韬:同志,你工作那么忙,累坏了怎么办?请你不要去了。
师:不错,这就是“劝”。(从语气上强调,让学生感性认识“劝”的意思。)
师:不过就这样劝,同志他不听,还是要去挑粮。现在,我们试着默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想想用上课文中的哪些话来劝,才更有说服力。想好了,写下来。
(学生默读、然后翻开“写话小练笔”本开始写):
师:现在我就是同志,谁来劝我?
周芷莹:同志,您不要去挑粮了。从这里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您工作那么忙,就让我们去挑吧!
师:劝得情真意切!还能用上课文的语言呢。这小鬼真会说话!但是,我不怕山高路陡,我要和大家“同甘共苦”!(板书,并简单解释这个词语)
李若依:朱军长,现在敌人就在山下,随时要进攻我们。您晚上要整夜整夜地想作战计划,都没休息,白天还要和我们一起去挑粮。您的身体怎么受得了呢?请您不要再去了!不然我要把扁担藏起来!
师:我真想听从你的劝告,因为你不仅用了课文中的语言,还把上课介绍的资料都用上了。可是,当我想到战士们都那么辛苦地去挑粮,我怎能不去呢?(学生踊跃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劝同志呀?那好,同桌来演一演,一个当同志,一个当劝说的战士。
(学生声情并茂地进入表演,只见有的同学都着急地叉起腰了。)
本课教学的难点便是让学生体会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操,以上案例,通过练写、对话,不知不觉地突破了这个难点。同时,学生练写“劝说语”时运用了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语言,在此过程中,亲历了对文本内容的整理、取舍,对课文语言的选择、提炼,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在情感、语言、思维多方面的发展。将学语言与用语言有机联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自然在这样的训练中得以提升了。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还有许多可供就地取材练写话的文本,比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课后第4题要求画一只丹顶鹤,就可以让学生当场运用课文语言,描述自己画的丹顶鹤;又如《梅兰芳》一课,可以结合“勤学苦练”运用课文语言进行写话。
二、填补空白巧写话
记得执教《大禹治水》一课时,对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学生很不理解:为什么大禹就在家门口了,却不进去看看呢?有的学生甚至说,大禹这样很不好,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去看,要是我,就不喜欢这样的父亲!面对这些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见解,该如何引导?
笔者从第四自然段“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这句话人手,先通过和第一自然段对比,想象原先无家可归的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他们的心情怎样,接着抓住“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这句话,想象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请看课堂:
师: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呢?
黄宥铭:大禹,感谢你治理好了洪水,让我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郑许乐:大禹呀,你还是快回家看看孩子吧!你都十三年没有回家了!
师:老百姓在感激大禹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很多大禹带领他们一起治水的故事。让我们先读读课文,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以“他们说”为开头,将老百姓感激大禹的话写下来!(生小声读课文,然后翻开写话小练笔开始写。教师巡视指导,五分钟后开始交流。还没写完的同学边听边修改)
师:(动情地朗读)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他们说:
郑浩扬:大禹呀大禹,为了制服洪水,让我们过上安定的日子,你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都没有照顾。你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不知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许舒鑫:大禹,为了不让我们无家可归,你吃尽了干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才终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现在我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也可以放心了。快回家去看看妻子和孩子吧!孩子一定很想你了!……
师:是呀,听着老百姓的声声感激,看着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翳子,大禹心里想――
关以勒:我的辛苦没有白费呀!
(就是这个孩子,之前他说不喜欢像大禹这样不爱孩子的父亲,瑰在,他明白了,“父亲”这是为了谁!)
江小其:我的孩子一定会明白我的(说不下去)
师:一定会明自我的苦衷。
这个案例中,老百姓如何感激大禹便是文本的一大空白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去填补,不仅获得对课文更深入的感受,也使语言表达、写话训练并驾齐驱。
写感言怎么写 第6篇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一些发达国家在广义上定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具有增进家人关系与家庭功能之各种教育活动。
写感言怎么写 第7篇
“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实质上指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但读和写是不可割裂的教学内容,读是手段、是过程,写是目的、是归宿。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感悟到作品的表达技巧,作品的文化内涵,才能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言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学会品味语言
1.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得言
“得言”就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内化积累语言,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即让学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艺。
我们可以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按点设计引导学生得言。互动反馈系统EZclick实现了课堂上学生的全员参与,每个学生人手一机,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过程中,当学生在理解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时,教师出示小鱼的话:“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但这句话该怎样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感情呢?我设计了如表1的按点,引导学生品味。
选择后,教师请选择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明原因,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同时指导了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
当学生学习过第三自然段之后,了解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借到了没有?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如表2的按点,帮助学生体会这个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这个按点的设计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在此环节让学生感悟了本段的写作顺序,为四、五自然段的自主学习做了准备,在本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安排了仿照课文续编故事的语言实践,也是在此按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此按点的设计成功地引导学生感悟表达顺序,达到了得言的目的。
在利用互动反馈系统的同时,我们还巧妙地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