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文化怎么写(3篇)

个人学习 46 0

红岩文化怎么写 第1篇

在_领导下,国统区党组织及其所属党员,深深潜伏在国统区的广大农村以及城市各行各业,他们在复杂险恶的社会环境里以特殊的方式竭尽全力为党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些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当中,还有不少人出身衣食无忧的富裕家庭。投身革命、舍生忘死的抉择,源自“为绝大多数人奋斗”的共产主义信仰。

王朴,1921年7月出生于四川省江北县一个大地主家庭,1946年入党。他在重庆为党办学,还说服母亲变卖家中田产,将所得近2000两黄金全部交给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

1948年,王朴因叛徒出卖被关押到白公馆_。1949年10月28日,王朴被枪杀于重庆大坪刑场。英勇就义前,他给母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信:“娘,你要永远跟着学校走,继续支持学校,一刻也不要离开学校,弟、妹也交给学校。”“小群,莫要悲伤,有泪莫轻弹……我看孩子就取名‘继志’。继承的‘继’,志向的‘志’。”

生命诚可贵,是什么让烈士们舍生忘死?自由价更高,是什么让革命志士深入虎穴不惜流血牺牲?

答案,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一行行悲壮的诗句,是无数红岩英烈用生命熔铸的铮铮誓言。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3天,_在撤逃前,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志士集体屠杀,烈士鲜血染红了歌乐山。在黎明前最深重的黑夜,他们在狱中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并给为之奋斗的新中国、给为之奉献了热血和生命的党组织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这些情况被幸存者凝结成数万字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其中的狱中八条意见,是红岩英烈们为党留下的血与泪的嘱托,是他们献给新中国的最后一份礼物。

嘉陵江边,红色页岩组成伸向江边的山嘴。岩石不曾言语,人们却记住了这一句话:“他们在烈火中永生。”(简奕)

红岩文化怎么写 第2篇

近年来,红岩文化产业集团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文创产品的号召,积极探索新型市场需求,挖掘红岩文化资源,让游客把“红岩文化”带回家,推动红岩精神传播,致力于文创产品的多样化开发和销售,打造“红岩文创”品牌。

红岩文化怎么写 第3篇

江姐的故事

红岩文化产业集团

将通过不断创新产品

致力于宣传和弘扬红岩精神

为红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做出积极贡献

渝ICP备2023002937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10490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961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