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考怎么写 第1篇
陶渊明笔下写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挂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这么想?认为他是对的,创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挂印退官,“种豆南山下”去了,但我们要去证明这个观点,就要用一点数学知识。有一种证明法叫“反证法”,即先说假如什么是对的,按照已知条件向下推,发现不对,结论与现在的已知条件不一致,就可以反过来,说之前的那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现在让我们想想:假如说陶渊明真的就“种豆”去了,那么,他的诗,他的《桃花源记》,又是以一个什么方式,什么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间的呢?他早已“不复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么留下的呢?
细细一想,上文的`话没什么错,我们的假设通过一系列推论后发现不成立,这时的结论已经很明显:它是错的。陶渊明种豆归种豆,但结论又告诉我们这不对,但他又确实归去了。我们就顺着结论,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对于这件事,结论也只剩一种了。
那是什么?他去“种豆”不会有错,但他每一锄下去,他种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独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给了我们。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鱼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饱经战乱的百姓们。身虽种豆,挂印退官,但他锄土,种豆,浇水,拔草,为的是百姓,为的是我们后人。纵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顶草帽,手握锄头,他又与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着官印的陶渊明又有什么区别呢?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马;陶渊明走了,挂印去“种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吗?
不,不能。无论他戴了多少个“虚拟眼镜”,不论他走进了怎样一个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记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他是为什么而存活的吗?
不,不能!这不是他,陶渊明,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为了一方百姓而活,为了我们后人的一方净土而活!他不能忘却了这些,而仅仅在种豆,因为我们的结论告诉我们:这不是他——一个为百姓而活的人!
陶渊明写过“心远地自偏”,他是在当官是想着归去呢,还是在“种豆”时想着百姓呢?这就是他吧,心远地自偏,偏着偏着,回到了我们身边,回到了百姓身边,送来了一心耕种的桃源,送来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我看高考怎么写 第2篇
高考的钟声一天天逼近,逼得考生们心慌慌。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好比蛹在破茧而出的那一刹那,成败只在一念间。
还记得童年的夜晚,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数着永远也数不完的星星。电话铃突然响了,那是大姑妈打来的。妈妈告诉我,表姐今天参加高考,发挥得不错。
“高考,高考。”我不断念着这个陌生的词语,“妈妈,高考是什么啊?”
“等你念完高中后,要选择自己想要去的大学。高考就是作为选择的标准。它可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哟!因此,高三会很累很累的。”
我乐呵呵地想着,高考离我那么遥远,我可以幸福好久了哦!
带着微笑睡去……
沉睡就一定会有苏醒。
去年,表哥参加高考。他告诉我,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肚子疼得厉害,然后一整夜没睡好,早晨差点迟到。就在匆匆忙忙中,他结束了考试。当然,结果在意料之中:二本。
表哥听到这个消息时,毅然决定:重读。
我很不理解。在那么幽深的黑夜里,在判若地狱的.生活里,他过得还不够吗?
“我曾经也是这么想。如今已经走到这一步,重读是迫不得已啊。”表哥的嘴角挂有淡淡的笑容。其实谁都知道,他这是在掩饰,掩饰自己心底无尽的痛苦,掩饰自己胸腔内将要喷出的血。
我终于从沉睡中缓缓醒来。
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快要念初三了。
参加高考是学生的迫不得已。如果不参加这次最重要的考试,怎么创造幸福的生活,怎么使自己的前途更加辉煌?制定高考亦是国家的迫不得已。如果不用这种较残酷的手段,怎么从众人中选出优秀的人才来建设国家?怎么改变国家的现状?
高考,迫不得已的高考。
我愿每个人在破茧的那一刹那绚丽到极致。
毕竟,高考始终都要面对……
我看高考怎么写 第3篇
高考就像一场不流血的战役,胜了,自是心生欢喜;败了,明年也还能重来。——题记
高考这个词语,熟悉却也陌生。熟悉,是因为自小耳熟能详。谁落榜了?谁通过了?高考结果像安了扩音器似的,我总能从长辈口中听说。至于陌生,自是因为自己从没经历过吧!
从字面上理解,高考其实就是一次考试,与我们平时的考试似乎无异。但它又有一种不寻常的特性在其中,它是考生们12年努力的'结晶,稍不留神,就会变成13年,14年,甚至更多。
或许正因为如此,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人们千骂万骂,认为应该考查这个人的真正实力而不是仅凭一张卷子就决定他的去留。可是,如果那些知识你真的掌握了,又何必畏惧一张卷子呢?连纸上谈兵都做不到,又何谈真正上战场呢?这种看似正确的伪正义,不过是那些知识匮乏、内心空虚的人们为自己找的借口!
这时候就有人要推出马云,韩寒这一类人物了。马云高考两次落榜,第三次才勉强过关,现在人家创立阿里巴巴成为首富;至于韩寒,人家高中都没毕业,现在多成功!看来,高考也不决定命运嘛!
对,高考不决定命运,但只针对极少数人。你没有马云的经历,你读的书也超不过韩寒,又如何能保证成功?他们的成功,是与自小经历有关的,是与知识水平有关的,是与个人理想有关的,我们又如何能照葫芦画瓢恰到好处地成功呢?在将来社会,在一个满是研究生博士后抑或是富家子弟的年代,你,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活呢?
我想,高考这个制度可能并不完美,但它却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成千上万的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踏进理想的殿堂!
那么,拿起武器,随时准备开始战斗吧!
我看高考怎么写 第4篇
此时,我坐在高考考场上,面对题目,思绪万千,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拯救了外公那一代人的梦想。从古到今,考试制度往往都是最公平的制度,是多少学子跃入龙门的跳板。
40年后的我,揉揉因熬夜而猩红的.眼睛,却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无奈。如今的国家,已渐渐迈入全面小康的阵营,学生大多拥有安逸的学习环境,但在所谓不愁吃穿的表面下,却是“应试教育”给莘莘学子带来的折磨,前几日,航空班于我校招生,达到成绩标准的人数不胜数,但因为体能标准被活生生淘汰,只剩下两人。两人中的一人甚至因为右眼视力差,而与梦想失之交臂。如今高考为年轻一代带来的不只有模糊浑浊的世界,还有羸弱病态的身体。这样,到底好不好呢?
数十年来,因高考失利自暴自弃,乃至传承自己生命的人数不胜数。教育制度带给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如果没有坚强的内心,健康的体魄,我们在未来拿什么实现民族的复兴呢?
我看高考怎么写 第5篇
“轰隆隆——”一千多人都在打击古代宫廷人的乐器——缶。全场的灯光暗下来,一闪闪的光从缶里射出,拼凑成阿拉伯数字,“五,四,三……”随着倒计时开始,全世界人齐声高喊,“一!”在这沸腾的时刻,所有人欢呼雀跃,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办这么一场体育盛会,这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历史的大门向我们打开,一幅长长的祥云画卷慢慢打开,一张沉重而又深远的羊皮纸展现在我们眼前,几名舞蹈演员迈着优美的步伐走向着巨大的羊皮纸,他们就像以前宫廷里的表演员。一会儿躺,一会儿卧,一只手在纸上美纶美幻的笔画着,最终一幅优美的大自然风景画呈现在眼前,这幅画让一群欢快的孩子上了色,慢慢的升起,给人一种立体的美。
“叮叮咚咚……”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钢琴家朗朗和一个5岁小女孩在弹钢琴,旁边一群绿衣天使围着他们翩翩起舞,时而变成放飞的和平鸽,时而变为光环,更令人惊叹是最后居然由一千多个闪闪发光的绿衣天使组成一个“人造鸟巢”为住朗朗和小女孩。“四海为家皆兄弟……”听了听,好熟悉呀,原来是孔子的话,他和他的三千多个弟子高声吟诵,中间则是令我最惊叹的巨型活字印刷术,那些在古老长卷上翩然舞动,变化无穷的方块字。八百余个汉字,时隐时现,时起时伏,不断的排列组合成奇妙的图景,时而如山峦绵延,时而如波澜汹涌,时而如长城诿托。这些汉字,不是简单的展示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而是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古代的“和”字,和现代的“和”字,形体上有变化,但它蕴涵的意义却是相同的:世界和平,人类和睦,社会和谐。这是中国人的`理想,也是全人类的理想。
不过,说了这么多,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地球”冉冉升起,58名演员走在上面,仿佛给人一种失重的感觉。中间一座圆形站台升起,刘欢和“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同唱了“我和你”,底下,孩子们把一把把伞打开,伞上有全世界各国孩子的笑脸,这是多么壮观那!这唱响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也表达了全世界友好相处,经济的崛起,中华文明的复苏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