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的隶书怎么写 第1篇
系统化学习隶书也需要理性判断学习路径,遵循一般的路线。通常来说,当然是从最大公约数开始,这就是庙堂隶书。庙堂隶书点画清晰、排布均衡,重复而典范的点画形态与结字方式,方便初学者较高效率掌握隶书书写的基本法则。庙堂隶书达到一定水准后,可以向摩崖隶书进军,具备非规范书写的能力。再进入简牍书学习,掌握更多的手段,领略更多的形式。因此,我推荐的具体学习路径是:
第一层级,乙瑛碑、史晨碑
第二层级,曹全碑、礼器碑、华山庙碑、鲜于璜碑、肥致碑、韩仁铭等
第三层级,张迁碑、好太王碑、衡方碑、西狭颂、封龙山颂、石门颂、杨淮表
第四层级,(有些可以放到第三层级学习)各种秦汉简牍中的隶书
超的隶书怎么写 第2篇
我常常会推荐学生先去写一写篆书,大篆小篆都写写。原因是写篆书可以比较单纯地提升控笔能力和线条质量。知道了如何可控地在纸上发力,是线条质量的基础。不能大胆有力地书写,也是初学者常见的最大的阻碍。所以写写大篆可以纠正一些通行的用笔状态的错误。当然,直接写隶书,也能够锤炼线条品质,只是要有明确的意识。
紧接着,笔法问题就要来了。点画形态的塑造,就是用笔。形态越丰富,用笔方法就越复杂。在学习过程中,最忌讳也是犯错最多的就是把形态简单化程式化,放弃了艺术表达需要丰富的基本要求。横不平竖不直是常态,不等距、不居中、不对称是常态,一定要在原帖中找到这种丰富性而不能写成印刷体。
然后是字法。隶书结字特别丰富,特殊性远超过普遍性,这需要在一个个碑帖的持续学习中,慢慢掌握。只学一门隶书,是不够用的。隶书的单字造型,大部分强调横向展开,但也有少部分纵向展开需要特别认真地对待。无论宽结和是紧结,都与收放意识、正侧意识、留白意识有关,放弃对字势的考察,只去研究静态结构是不充分的。
隶书的章法相对简单,只要多注意原帖的字距行距、单字的大小虚实,就差不多了。
而在临创自创阶段,就比较复杂了。要把前面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核心在于敢写、多写,然后是多借鉴、多思考。清代、民国的作品要多看,当代的隶书大家的作品尤其值得借鉴。应该说,当代的隶书表现,是历史上最出彩的,因为我们能够消化的隶书资源远超前人。
左,鲍贤伦作品;右,张建会作品。当代书家有更多的资源,也更具备形式感的丰富性。
超的隶书怎么写 第3篇
初学者常见的错误选择是两种。第一,买一本原贴照着临。第二,买一本普通的教程学习。这两种方法都贻害无穷,正因为如此中书汇推出了“一剑封喉”隶书系列课程,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罗辑,有效的讲解和演示,科学的训练项目安排,缜密的知识结构,将古代经典隶书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精致的、立体的初学教程,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率地引领初学者在隶书的艺术海洋中从容泛舟。目前上线的有《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即将上线的有《礼器碑》、《鲜于璜碑》、《肥致碑》、《张迁碑》、《好太王碑》、《石门颂》、《秦简》、《汉代简牍》等,欢迎订阅学习。训练营也场场爆满,欢迎预约小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