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感恩的心态 第1篇
我们常常感谢他人。朋友为你送上一份新年的祝福,你感谢他;同事邀你到家里尝尝妻子的手艺,你感谢他;明星拿了奖,发表获奖感言时,恨不能掏出一份名单来,一一罗列想要感谢的人,然后开始用故作生涩的普通话滔滔不绝地感谢……
然而,我们很少感恩。许多时候,去感谢别人只因为不愿让自己欠下一份人情,唯恐别人提起此事,来让你为他做某事。更有甚者,只是为了迎合一种形式和潮流:他帮了我们,别人谢他而我不谢他,他会如何看我?便只好跟了众人摆上一桌酒,笑颜灿烂地将那“谢谢”说上千百遍。
所以在我看来,教导别人常说“谢谢”的人,未必真正懂得了感恩。
记得有个孤儿院的孩子,因成绩优秀,成为了为数不多可以继续上学的孩子。为了省出这一笔教育费用,孤儿院不得不节省开支,使许多孩子不得不放弃刚有改善的生活条件,回到原来的清苦日子之中。而这个孩子也不负众望,不仅考上了重点大学,还公费出国留学。他走出国门的时候,对前来送行的孤儿院领导甚至没说一声“谢谢”。于是,所有人都开始责难他,说他没有良心,如此云云。但当若干年后,孤儿院收到第一笔来自国外、来自他的大额汇款时,人们收起以往所有的非难和攻击,开始赞美他的好心肠,感谢的话说不胜说。当别人问及他为何这样做时,他只答道:“当时我不说‘谢谢’,只是为了不让这一话语就还了他们的恩情,我要让自己铭记,是他们让我有了今天。我也不在乎人们是褒我贬我,感谢我还是指责我,我只是为了让爱、让感恩的心长久地传承下去。”
或许,这才是我要说的感恩——不只是为了感谢那个或那群曾给予你最无私的帮助的人,更是把他们给予你的恩德传递给更多的人。
瑞典有位老先生,他生活穷苦,靠为超市收回顾客推出商场的手推车和捡废瓶子维生,平时常得到他人的关爱。日积月累,老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账户上竟已有了100万克郎。他请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他开了张支票,如数捐给了当地的福利机构,让他们帮助无家可归的儿童。而他自己依旧活跃在超市附近,继续干他的工作。
老先生的伟大,并不在于100万克郎的捐赠,而是他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感恩”。“感恩”,就是将那一句空泛的“感谢”收起,而心怀这样一份善念——“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怎么写感恩的心态 第2篇
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模式的大大变化,着实让我喘不过气来。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妈妈知道我嘴巴叼,在学校一定会挑食,于是,她便想方设法在我回家后给我开小灶,当然,小灶的最佳选择,便是一碗热汤。我每天回到家后,饭桌上,便总会有一碗热汤。通常,汤里有的便是鸽子、鸡、鸭、鱼、排骨、肉饼,还会配上枸杞、人参、灵芝、红枣、冬虫夏草等比较补的东西。每次,到家后,一身的疲劳,总会被一碗热汤冲得无影无踪。
如果,汤里加了红枣,比起原汤,便又是另外的一番滋味。要我来说,红枣的绝配,便是那乡里的鸡,肉的鲜美丰腴,再配上红枣的清甜馨香,在嘴里交织成一张温馨的网,打捞起血液中沉淀的疲劳,然后一一抛诸脑后。
然而,犹令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汤的温度,汤的味道,都刚刚好,它仿佛完全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它总能完美无误地击中我的馋点,调适我一身的疲劳,汤的滋味就好似一位道人,虽说没有什么仙风道骨的韵味,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甜与咸势同水火,各站半边天,又好像交织在一起,可偏偏丝毫不让。
原来,妈妈每天都计算着我回家的时间,然后开始打起了算盘,到家的时候,汤要什么时候开始炖,什么时候出锅,才能在我到家后,温度刚刚好,肉要什么时候下锅才能保持最鲜嫩的口感,但是又不能让汤里少了肉香,盐要多少,红枣要多少,精挑细选每一颗红枣,审清楚每颗红枣的大小,汤里的一切,妈妈都很用心地去琢磨,去张罗,所有的食材都必须适中,一点也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
妈妈做的汤,好像一本读不完的书,配方是一样的,但每次都有不同的味道,有时是难以读懂的阳春白雪,有时,却又是清新自然的下里巴人,汤里的肉,有时如俞伯牙破琴绝弦那般,咬一口,便在嘴里分开,但有时,却像一个多愁善感的妇人,在口中拉出一条条肉丝,同藕断丝连那般矫情,但还是如此能捕获我口中每一个细胞。
虽然,家中厨房里的一切都由婶婶来打理,但还是不愿意让妈妈多抽出一点时间来炖汤。
我曾多次劝妈妈辞了这份差事,但妈妈还是很热衷,晚上的热汤,真的很暖。
妈妈就像一把伞,撑久了,雨停了也不肯收,也是一朵花,闻久了,枯萎了也不肯丢。其实,有一种亲情,由青丝变成白发,也在心底深深保留,千日恩典,原来母亲的存在,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怎么写感恩的心态 第3篇
人的一生,总会接受很多爱。用心感恩,从心开始。
他,21岁是双腿瘫痪,30岁时患上了生病,他的一生与病魔纠缠,但因有母亲相伴,他才成为了史铁生。
残疾,多么沉重的字眼,这曾让史铁生消沉。看着燕子轻盈地飞,看着孩子欢快地跑,他的心多么渴望又多么疼。然而,疼的不止他,还有一直相伴的他的母亲。年少的史铁生被命运击昏了头脑,心中只剩下对命运的痛恨,他无法释放,只有对着自己的母亲发泄对命运不公的怨愤。她的母亲默默忍受着,用心呵护儿子那颗受伤的心。史铁生常去地坛,在绿树杂草间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他的母亲从不曾陪他去过地坛,是她不关心儿子吗?不是,因为他的母亲想要留给儿子一片独立思考的空间。殊不知,这地坛不仅留下了史铁生的车辙,每一块有车辙滚过的地方也都有他母亲的脚印。遗憾的是,当时的史铁生并没有发现这伟大的母爱,而是在他的母亲去世后才感悟。而此时,纵有再多谢意,他也无法说出了。
我们是否和史铁生一样,不曾发现身边人给予我们的爱?
早晨醒来,是谁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夜晚归来,又是谁在路口等待?我们写作业时,是谁将电视的音量调得那么低?我们难过时,又是谁在开导我们?细细回想生活的细节,不论定格在哪个画面,都总有父母的身影。我们说过谢谢吗?没有,我们把父母的爱习以为常,不再察觉。
感恩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美德。在时间的磨练中,史铁生学会的感恩。他明白了母亲为他付出的一切,他看着合欢树,仿佛那是对母亲思念的寄托。他用文字去感谢他的母亲,文字之间流动的那种情愫长久地记忆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他用心去感恩,因为他的母亲从没有走远,一直在他心中。
我们要学会感恩,用心去珍惜父母给予的爱,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在父母为我们付出时道一声谢谢,让他们知道,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
史铁生在感恩中获得真谛,感悟爱与生命。因而他珍惜生命,用写作来实现生命的意义。我们也应用心感悟,感恩教会我们珍惜,教会我们满足,教会我们回报。我们在感恩在成长,不再迷惘。
生命匆匆,却也悠长。别让爱我们的人失望,用心感恩,在感恩中成长,感恩,从心开始。
怎么写感恩的心态 第4篇
一对以捡破烂为生的夫妻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两人的生活本来就拮据,再加上一个孩子,无疑是雪上加霜,经过激烈的争论,两人还是决定抚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从此以后,两人工作就更加辛苦了。从喂奶带学走路,学说话,两人的心血全部倾注在这个女婴身上。同时他们也放弃了自己生孩子的机会,全力抚养这个女孩,让她长大成才。
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毅然送孩子去上学。夫妻俩的但子一天比一天重,但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奉献着。
孩子一天天长大,知道了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整整哭了两天,但她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班里的第一名,学校的第一名。
女孩上高中是,她的父亲终于因疲劳过度,提前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让孩子成才。”这是她父亲走前的最后一句话。
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女孩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一所远方的名牌大学。
母亲感到欣慰,但随之而来的是几千元的昂贵学费。假期,女孩打工,母亲借钱,开学日子一天天近了,可学费仍没有着落。在无奈是,母亲耳边又响起丈夫“让孩子成才”的遗嘱,她偷偷背着孩子卖了好几次血,终于在开学前将学费凑齐了。
女孩上学走了,学校很远,为了节省费用,女孩大学四年没有回过一次家。自己在外面打工,每月往家里寄信,告诉母亲自己的情况。母亲每月回信并准时将生活费打在她的账号上。
四年时间转眼过去了,女孩毕业了,她要回去给母亲一个惊喜。
下了车,她那颗激动的心“怦怦”直跳,四年没有回家了,四年没有见过母亲了,飞奔着回到全村唯一的土房子,唯一的矮小房子前——这是她的家啊!但生锈的门锁让她意识到出事了,转念一想,不,母亲每月都给我回信,给我寄生活费呢。
开了门,里面布满了灰尘,母亲呢?
问邻居,邻居说:“你妈妈三年前因劳累过度,已离开人世了!”
“不……不……不可能!我妈每月还给我寄生活费呢!!”女孩咆哮道。
邻居告诉她了一切:你妈妈三年前病逝之前,告诉护士她还有一个女儿在上学,立下遗嘱,将所有可以卖的器官全卖了,包括眼角膜、肾、肺……让护士每月给你寄生活费,并以你妈妈的身份回信!
女孩哭了,痛痛地哭了,她跪在母亲和父亲的坟前,哭了好久好久,并写下了一首诗。
最后,这首诗被一位作曲家发现,谱上了曲子,成了这首感动无数中国人的曲子——《感恩的心》!
怎么写感恩的心态 第5篇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通过新闻,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令人非常惊讶的新闻,报导中说:“全世界每天所生产的食物,其实是实际上所需要的两倍。即使是如此,世界上却还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仍处于饥饿的状态。”镜头来到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有一位卡车司机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城市每天要销毁十几吨没有卖出的面包,人们应该要好好地思考,是不是有必要如此过度地生产呢?想一想那些还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们,我们的行为真的是很讽刺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人类必须学会“惜福”,不要再滥用地球的宝贵资源,否则“身在福中,不知福”,最后终究会遭到大自然的反扑,自食恶果的。
爸爸总是教育我们,要“学会等待”。当我们有什么需求的时候,爸爸通常不会“立刻”地有求必应。因为,他认为只有“得来不易”的东西,我们才会懂得珍惜。像哥哥梦寐以求的电动玩具,就是经过了一年以上的重重考验,最后才得到的奖赏。所以哥哥简直就视之为“奇世珍宝”,爱惜得不得了。不像那些被堆放在箱子里的麦当劳儿童玩具,因为它们随手可得,所以通常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就被我们遗忘而打入冷宫了。有一天,我们的社区停水28小时,给我们在生活上带来极大的不方便。我惊觉到以前把水龙头打开就有自来水可用的时候,真是一种很大的福气啊。原来,爸爸要我们“学会等待”的目的,其实就是在教育我们“凡事得来不易”这个“惜福”的观念。
当我们的车子在等待红绿灯时,常常会碰到有人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大马路的车阵中卖玉兰花,一串20元两串30元。在一个很冷很冷的日子里,我们发现今天来卖玉兰花的不是那位行动不便的阿伯,而是一位年纪和我差不多的小女孩。当妈妈决定摇下车窗跟那位小女孩买串玉兰花时,绿灯已经亮了,我们被迫要跟着车阵前进,不能跟小女孩买花了。我回头看着那女孩,她仍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一脸失望和落寞的表情,让我觉得非常的不舍。我跟妈妈说:“要不要转回去跟她买玉兰花?她好可怜喔!”妈妈二话不说,在下一个路口就把车子回转,回到小女孩卖花的那个路段跟她买了玉兰花。突然间,我觉得跟小女孩比起来,自己实在是太幸福了。
这则新闻带给我很大的省思,过去的我好像常常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今天我才懂得要更“惜福”,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
怎么写感恩的心态 第6篇
冰心语:“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不觉悲凉。”确实,爱是一种美妙的东西,它可以拯救失落的灵魂。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缺失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另一种形式:感恩。荒芜贫瘠的地方,是它使“土地”生花,花香怡人:“干涸,饥渴的地方”是它使之流水淙淙,感恩,这个世界因你而转动。
诚然,现在我们的社会是太过于复杂,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层无法穿透的墙,“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司空见惯,他们不懂得付出爱,更不懂得灌溉爱苗,然而这个社会还有人,他们的行为一直感动着我们。
一位母亲为了寻找恩人,到今一直没有放掉其报恩的心,她哭着对记者说:“没有这位恩人,我的女儿就不可能与我同在,是他将我迷失的女儿送回家,我只想找到他,亲口对他说声‘谢谢’”这位妇女的家中并不富裕,然而她用她的行动诠译着“感恩”的内涵:感恩不是给别人金钱,而是用心,用行动去证明。
也许爱无语,感恩亦无语。
邰丽华,一个从不幸的低谷走上艺术颠峰的人,她的人生也许本是一次美丽的轮回。在她的艺术世界里没有声音,然而她却一路艰辛地走过来了,汗水一次次于地打湿了她的额头,听不到声音的她,只能一次次的凭着记忆去跳着那难以捉摸的舞,然而她却成功了。她说:“我虽然失去了听觉,不能说话,但我还有手,有眼,有脚。我要感谢生命,因为至少现在我还活着,我还能感觉到世界人民对我的爱。”因为感谢生命,感恩人民,她活着,坚强地活着。世界因而又多了一个奇迹,她用她的行动证明着感恩的内涵。
这个机会因感恩而转动。那些虽住着高楼大厦,吞云吐雾,一掷千金的人,但却弃父母不顾,这样的人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是知感激,又何谈有感恩的心。现在的社会什么都有,将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甚至“鬼节”都引进过来,然而就是没有“感恩节”,所以我倡议我们也过“感恩节”,我们天天都有“感恩节”。
“只要人人都要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个人对别人感恩,才能使爱得到延续,每个人不断灌溉爱苗,才能使爱得到生长,这样我们的社会亦会鸟语花香。
每个人都携着“感恩的手”,越走越远,社会也会越转越快。
怎么写感恩的心态 第7篇
去年当灾情来临的时候,鸿星尔克的千万捐款就是一种感恩的行为,之后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它的直播间一下子人数爆满,让国货从曾经的门可罗雀到断货。
回顾鸿星尔克,人们看到了这个企业频频的回馈社会,即使连年亏损也在所不惜;正是通过这样的感恩回馈,播下了很多感恩的种子,让鸿星尔克再次翻红。
新东方由于“两减”的出台,曾经的千亿企业一下子到了破产的边缘;即便要退各种费用,面临种种困境,俞敏洪将新购置的桌椅板凳无偿捐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学校,为此还自掏腰包包运输。
新东方通过东方甄选直播能够再次翻红,除了董宇辉的知识带货之外,难道没有其曾经播下感恩种子发芽之后的买家回馈?
感恩什么就会得到更多什么,感恩越多,得到越多!------《失落的致富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