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怎么读的诗 第1篇
35 岁之前,他还是个富二代。忙着追星,也就是李白;还忙着走天涯,嚣嚣张张玩了 15 年;
35 岁之后,忙着当官,为了找到机会,从长安跑到成都,从成都跑到夔州。步履一直没咋停。
人生经历也丰富,从他的诗的数量就能看出来,1400 多首。
李白都赶不上,也调侃他:你太瘦了,也该歇歇了:“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杜甫怎么读的诗 第2篇
杜甫是诗圣,这是人所共知的。😎
但是,杜甫的字,据说也很不错。
杜甫自己在诗里吹过好几回: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
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莫相疑行》)
据看过的人说,杜甫的字确实还不错,只可惜今天已没有流传:
世号诗史,于楷隶行草,无不工者。(元·陶宗仪《书史会要》)
太白得无法之法,子美以意行之。(元·郑杓《衍极》)
杜甫怎么读的诗 第3篇
杜甫还有个热爱书法的外甥,名叫李潮,杜甫给他写过一篇长诗《李潮八分小篆歌》。😝
正是在这篇长诗,杜甫提出了他的书法审美:
书贵瘦硬方通神。
诗歌不是论文,很多事只是点到为止。
所以我们不能确定,这个“书贵瘦硬”有没有限定条件,是不是针对某种书体,是不是对时代书风的回应?🤣
有人认为“推崇瘦硬”是杜甫一贯的美学风格,他也是这么评论画的,他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里曾吐槽韩干画马不够瘦硬:
干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书贵瘦硬”这个观点,最出名的反对意见来自苏东坡。😒
也是,看苏东坡的书风,会同意“书贵瘦硬”就见了鬼了。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里写了这么几句: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就跟环肥燕瘦都是美人一样,凭什么说书法一定要瘦硬?
其实,苏东坡的潜台词是,难道写成我这样就不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