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腊八粥 第1篇
又是一个腊八节,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腊八粥,那一丝丝的甜意,又让我想起了腊八节的故事……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腊八也是个很特别的节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们放学就约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着自制的冰车,女孩拎着个大篮子,一路小跑,直冲我们冬天的乐园——村外大河边。
六、七米宽的大河冰冻结实,冰面光洁如镜,阶梯似的石头上流水结的冰,凸凹波纹如鱼鳞,疙疙瘩瘩,很是美观。男孩们放上冰车,有的跪在上面,有的两人坐一起,双手冰钎一凿,“哧溜”一声,滑的无影无踪。女孩也不甘示弱,从河边找上薄而大的石块,再用双手捧上几捧背阴处没有化的积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块坐上去,“推吧。”后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阵冲向前,有的原地打转摔倒,有的冲出不远屁股下的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四脚朝天,任凭后脑勺被磕的有点闷疼,依然会找一块更大的石块,大伙像串糖葫芦,一个一个拽着前面人的袄后襟,齐声令下,一起使劲,还是不到几步,东倒西歪,人仰马翻,脑勺着地,玩的起劲的我们根本没在意冻的通红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静而空旷的.山涧回荡着顽皮的欢声笑语……
天色已晚,兴致未尽的我们匆忙各自赶到上游,为的是干净,用石块砸上几大块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块稍做敲凿,像娃娃,像动物……载着满心的喜悦,不停的用口中的热气哈着冻的发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欢闹嬉戏……
腊八的早晨,早早起床,和姐姐弟弟争先恐后,端上妈妈做的红红的腊八粥,跑到院里,抢着去喂昨晚放在每个门口两边的冰凌人儿,用红色的豆子给他安上小嘴,看着似笑了的冰凌人儿,心里别提有多美……
不觉太阳已经升起,那甜甜的腊八粥依然给人以浓浓的回味。
怎么写腊八粥 第2篇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怎么写腊八粥 第3篇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一岁之末为“腊”,“腊者,接也”,寓意着新旧交替,又有“腊者同猎”之意。人们会在这时用猎物祭祀神灵祖先,祈求丰收吉祥、福气绵延之意。
传统佳节传承千年,很多习俗都随着时节流逝而渐渐失却了,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佳节增添了新的元素,但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中最本源的部分终得以流传和保留。
所以这天,几乎所有人家都要吃上一顿腊八粥以示重视和欢庆。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从小到大,我吃过很多类型的腊八粥,有勾芡粉勾的极多以使粥浓稠的早点店里的八宝粥,有米类放的多的汤色灰白的粥,有红豆类居多的汤色深红的粥等等,我却始终觉得家中熬的粥最是好吃。
在家当姑娘时,腊八粥的掌厨者是已故去的姥姥和我亲爱的.老爹,间或是外面的早点铺子。初结婚时,便换与老肖,后来便都是婆婆了。每至腊八前好久,婆婆便开始戴着花镜挑那麦,豆,芝麻等谷物,挑出那模样好看,颗粒饱满的备用,并提前一天便把粥米泡好。
我是赖床的人且不擅长做饭,婆婆也心疼我们工作辛苦,很少用我帮忙。故而每个腊八的早晨,我都是在睡梦中被香甜的粥香唤醒的,今年也不例外。
天还未亮,婆婆就已在厨房忙活,火上坐着的锅里,米已开花,豆已爆裂,花生已脱了皮,红枣已裂开嘴,所有的食材温顺地在锅里咕嘟咕嘟炸裂着,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婆婆不断的用勺子搅拌着粥,又仔细听着侧卧中甜甜宝贝的动静,我则在卧室忙着收拾也听着外面她们的动静。锅中腊八粥渐稠,心中暖暖爱渐浓。
腊八粥的甜香里,氤氲着家的味道,酝酿着春节的喜乐。小孩大人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年,慢慢,慢慢地近了,近了……
怎么写腊八粥 第4篇
落日的余晖,褪尽了晚霞的最后一朵嫣红,六年前和奶奶一起做腊八粥的 场景,又再一次地浮现在了眼前……
腊八,腊八,顾名思义,腊月初八,在这一天,按照古时候的习俗,会把家中所剩的各式各样的豆子,干货,混着米煮成一锅粥。
那年腊八适逢周末,我们一家便回到了老家与爷爷奶奶一起过腊八。
经过一路奔波,终于到了家门口,此时已是傍晚,也是该做晚饭的时候。我便进了厨房,与奶奶一起制作最具有节日特色的腊八粥。
取一杯米,把绿豆,红豆,小野豆,黄豆一股脑儿地通通倒在一起反复淘洗,再往锅中加入适当的清水,这第一步,算是做好了。那时家中还是老式的灶头,上面架着两口大锅,下面烧的是麦秆、木柴。奶奶负责烧火,据说极为讲究,但我观望了三四年,仍然不知道要再怎么烧。
米下锅后,要用大火烧上一个小时,再此期间,我时不时地打开锅盖搅和搅和,防止溢锅。除了这个动作之外,我也在食柜中翻翻这个,翻翻那个,看看有没有能用到的.食材。不负众望,我找到了一大袋红枣。打开水龙头将大枣身上的淤泥清洗干净,这时,他们已从破破烂烂的乞丐变成了皱皱巴巴的小老头,放入熬了近半个小时的粥里,加点水,继续搅和。
等半小时后,再掀开锅盖,枣已经一个个浮上水面,被涨得滚圆滚圆的,犹如初生的婴儿般光滑,细腻。我舀起一个,塞入口中,轻轻一咬,汁水迸发而出,一股浓浓的枣香溢满鼻间,一股浓浓的甘甜弥漫舌尖。然后,才后知后觉地烫得直吐舌头。
等自己平静下来,再来看,粥已经开始冒泡,奶奶将火势减小些,粥仍在冒泡,冒出来的泡会膨胀,膨胀,到不能承受它的张力后,“噗”的一声,沉入锅底,煞是可爱。
粥出锅了,奶奶,盛起两大碗,往邻居家走去,还没走到,门开了。邻居王奶奶走了出来,手里端的,也是两大碗腊八粥。两位老人先愣了一下,然后对视一笑,那是相处多年的默契……
怎么写腊八粥 第5篇
腊八节又到了,每逢腊八节都要吃腊八粥,但是今天我却吃到了让我难忘的腊八粥。
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在不停地忙,终于说在这天来和我们团聚,可是中间却发生了有趣的事。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找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
后,我们以方便面来充当腊八节的腊八粥,这真的是难忘的腊八粥啊。
怎么写腊八粥 第6篇
早上刚起床,睁开朦胧的睡眼,妈妈掀开我的被子,说:起床了宝贝,今天是腊八节哦!中午放学回家尝尝妈妈给你做的腊八粥,虽然冬天的早晨还是很冷,但此刻妈妈一句简单的节日问候语让我心窝瞬间被暖热了。
中午快放学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就有点心不在焉了,想象着妈妈在家给我做吃的情景,嘴角开始不由自主的扬起。虽然平时妈妈也会给我熬粥喝,但今天是腊八节,总会期待着能有和以往不同的味道,还会猜猜妈妈有没有准备其他的一些小吃,想想满怀都是激动。平时妈妈都很忙碌,总抽不出时间陪我,除非在某个特定的节日,她才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心陪我,我也知道妈妈挺辛苦的,为了家庭生计四处奔波,每天回家还要照顾家务,想想自己都没有给妈妈做过多少事情,内心还是有些愧疚的,期待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我也可以为她做一些事情,可以让她也很开心,宽慰。
放学铃声响起来了,迈着轻快的步伐,满怀喜悦之情,此刻太阳老翁还在天空上方高高的挂着,略带一点红光,像是也在为今天的节日欢喜。我又加快了步伐,想早点回家见到妈妈,虽然每天都和妈妈在一起,但是某节日里还是喜欢有她陪伴我一起渡过美妙的时光,希望今天可以和妈妈渡过这简单快乐的度过腊八节,同时可以在这个腊八节里记忆下我们的母女情。
怎么写腊八粥 第7篇
又是一个腊八节,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腊八粥,那一丝丝的甜意,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腊八节……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腊八也是个非常特别的节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们放学就约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着自制的冰车,女孩拎着个大篮子,一路小跑,直冲我们冬天的乐园——村外大河边。
六、七米宽的大河冰冻结实,冰面光洁如镜,阶梯似的石头上流水结的冰,凸凹波纹如鱼鳞,疙疙瘩瘩,非常是美观。男孩们放上冰车,有的跪在上面,有的两人坐一起,双手冰钎一凿,“哧溜”一声,滑的无影无踪。女孩也不甘示弱,从河边找上薄而大的石块,再用双手捧上几捧背阴处没化的积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块坐上去,“推吧。”后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阵冲向前,有的原地打转摔倒,有的冲出不远屁股下的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四脚朝天,任凭后脑勺被磕的有点闷疼,依然会找一块更大的石块,大伙像串糖葫芦,一个一个拽着前面人的袄后襟,齐声令下,一起使劲,还是不到几步,东倒西歪,人仰马 翻,脑勺着地,玩的起劲的我们根本没有在意冻的通红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静而空旷的山涧回荡着顽皮的欢声笑语……
天色已晚,兴致未尽的我们匆忙各自赶到上游(为的是干净),用石块砸上几大块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块稍做敲凿,像娃娃,像动物……载着满心的喜悦,不停的用口中的热气哈着冻的发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欢闹嬉戏……
腊八的早晨,早早起床,与姐姐弟弟争先恐后,端上妈妈做的红红的腊八粥,跑到院里,抢着去喂昨晚放在每个门口两边的冰凌人儿,用红色的豆子给他安上小嘴,看着似笑了的冰凌人儿,心里别提有多美……
不觉太阳已经升起,尽管没有了孩提时的情趣,但那甜甜的腊八粥依然给人以浓浓的回味。
怎么写腊八粥 第8篇
年末,春节临近,大鱼大肉满足着人们的胃。而腊八那天,奶奶熬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却是我最期待的。
奶奶信佛。记得在小时候,屋子里总放着一张小小的供桌,供桌上总放着两盏油灯。每逢十五或过节时,奶奶会将买来的棉花搓成灯芯,浸上油,插在油灯里,点亮油灯,护着火苗,放在摆有几碟供品的供桌上,虔诚地拜一拜。两束火苗静静地照亮奶奶的.脸。
我并不懂得,奶奶为什么做这些,只是知道,那些供品最后都到了我的肚子里。到了腊八这一天,奶奶就会熬一大锅腊八粥。
腊八粥里有糯米、核桃、花生、桂圆、红枣、杏仁、枸杞、葡萄干、各种豆子等等。这些材料先要泡上两三个小时,奶奶说,这样各种材料就“活”了。等到把各种干果泡好后,奶奶便烧一大锅水,把这些材料倒进去,添旺火。待到汤色渐渐变浓,奶奶敲下一块红糖,放到沸腾的粥里。我站在一旁,看着红糖一点点融化,缠着奶奶要尝一口,假装用汤勺把红糖搅匀,其实不知道已经偷偷尝过多少勺了。红糖渐渐把锅里的粥染成糖色,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出锅了。
奶奶先盛出一碗腊八粥,端着它走向供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碗腊八粥,不停地砸吧嘴。奶奶将腊八粥放在供桌上,拜了拜。我的手偷偷地伸向那碗腊八粥,随即手背上就挨了一巴掌。奶奶板着脸,说:“小小年纪不学好!”接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终于能吃了!粥清香黏稠,各种豆子和干果早已煮得绵软,葡萄干也甜到了心里。奶奶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喝粥,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喝了腊八粥,糊里糊涂地过年喽!”然后起身,将锅里的粥盛出来,送给左邻右舍。
多年后,我也学着做腊八粥,步骤都没错,但没了灶膛上的旺火,电磁炉上做的腊八粥,尽管放了糖,却已没有了儿时的甜味。